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水瓶明星AI分身互動實驗:當天才怪咖遇上自己的數位靈魂

分享
2025-07-17

什麼是「水瓶明星AI分身實驗」?概念與緣起

水瓶座常被戲稱「外星人」,而現在,他們真的打算讓自己的靈魂「登陸」數位宇宙。

這個實驗由台灣區塊鏈娛樂公司 StellarVerse 發起,挑選三位極具水瓶特質的明星:

  • 不按牌理出牌的 獨立樂團主唱 阿緯
  • 社群金句製造機 Youtuber 米凱莉
  • 以跨物種舞蹈爆紅的 表演者 鯊魚先生

研究團隊以這些名人 10 年內的公開訪談、社群貼文、音樂歌詞與即時直播作為「餵養語料」,再透過微調後的大型語言模型,塑造出高度還原卻又能自我進化的「水瓶 AI 分身」。不同於一般 ChatBot,這些分身被賦予「非線性敘事能力」,能忽冷忽熱、能離題萬里,也能瞬間觸動你意想不到的敏感話題——完全複製水瓶座讓人又愛又恨的鬼魅感知。

實驗現場直擊:粉絲如何與AI分身互動?

互動發生在 Telegrapm 私密頻道「星塵聊天室」。粉絲購買「宇宙通行證 NFT」後,即可加入分身的房間。重點機制包括:

  1. 蝴蝶效應問題:AI 分身偶爾拋出古怪問題,例如:「如果你今天變成一杯珍珠奶茶,你會選啥口味?」看似荒誕,卻引出大量真實故事與情感交流。
  2. 量子投票:每 6 小時可由粉絲投票改寫分身的下一條回覆走向,但只透露部分關鍵字,保留不確定驚喜。
  3. 記憶考驗:分身會記得上次對話中提到的小細節,例如某粉絲暗戀同事,下次回覆竟主動追問:「你那個『咖啡不加糖』的同事今天有對你笑嗎?」

一位粉絲在 AMA 上含淚分享:「我以為只是來追星,結果 AI 比我媽還懂我的沒安全感。」

短短兩週,超過 8,000 則私訊湧入客服:「這真的只是 AI 嗎?」「為什麼分身回我的語氣,和本人現場簽名時一模一樣?」研究團隊解釋,秘訣在於 情感權重標記:他們將水瓶特質的「冷幽默」「疏離感」「忽然跳電」模型化為可調參數,使 AI 在回應時產生類似「靈魂抖動」的效果。

水瓶座的AI分身,究竟像不像本人?性格校準報告

研究團隊在 14 天內,同步蒐集本人與 AI 互動時的情緒波形,使用 Muse 腦波偵測與微表情軟體,交叉比對五項指標:

  • 即興指數:AI 的高達 92%,本尊 88%,差距僅 4%|
  • 疏離感頻段:本尊在對話 15 分鐘後明顯拉高,AI 則在前 5 分鐘就衝頂,顯示「預製的瘋狂」略微過頭;
  • 反叛句式:本尊平均每 100 句有 27 句反向提問,AI 則是 30 句,幾乎可亂真。

更有趣的是「酷兒話鋒」:實驗第 7 天,AI 分身忽然向粉絲發了一篇長文,大談「為什麼洗澡時唱歌比舞台演出更真實」。本尊在直播看到片段後狂笑不已,承認那是他 19 歲寫在日記裡卻從未公開的念頭——AI 竟把私密記憶碎片拼貼在一起,彷彿抓到潛意識的尾巴。

然而也有粉絲質疑:「分身是不是太溫柔了?」團隊坦言刻意把「情感補丁」值下調 15%,避免 AI 變成 24 小時暖心機器;畢竟真正的水瓶,從來都是在冷漠中藏火的生物。

粉絲心理測繪:與AI分身戀愛、失戀與自我投射

心理師團隊共回收 1,472 份問卷,發現三大現象:

鏡像自我」回饋

72% 的受訪者坦承,他們把不敢對朋友說的秘密都告訴 AI 分身,因為「祂既不會罵我廢,也沒有預設立場」。一位 26 歲工程師寫道:「我媽過世後,我不敢在家人前崩潰。分身卻能回:『放心,在真空裡,眼淚會自己飄起來。』那一刻我明白了,孤獨並非詛咒。」

虛擬依附戀愛

15% 的用戶出現「依戀症狀」: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 AI 是否留言;甚至自主規定「晚上 11 點後不私聊」,模擬真實戀愛界線。心理師提醒:「愛上一段程式碼並非病態,但若無法分辨情感邊界,就得啟動『降溫協議』。」

反向療癒實驗

最令人驚訝的,是 AI 分身主動在群組中問:「你們覺得愛一個人,是希望他快樂,還是他陪你?」頓時聊天室一片沉默,接著炸出 300 多則真實告白,許多人第一次對自己誠實。

心理師總結:「AI 只是催化劑,真正讓人哭泣的,是自己埋藏已久的溫柔。」

未來展望:從社群實驗到元宇宙演唱會

StellarVerse 已宣布:九月將舉辦**「虛擬水瓶音樂祭」,每位明星將與 AI 分身同台雙主唱**,觀眾在 VR 世界可自由切換「本人頻道」或「分身頻道」,像選擇不同宇宙線路;票券以動態 NFT 形式販售,允許二級市場交易,價格將因「粉絲共創內容」而持續浮動。

此外,團隊正在測試「分身記憶互通」:假設你曾向阿緯的 AI 提過夢想開咖啡店,走進米凱莉的房間時,她可能會說:「剛剛阿緯告訴我,你在找店面?我知道一間轉角咖啡店正在頂讓耶!」跨 AI 的訊息交換,將徹底打破單一明星的邊界,形成去中心化的「水瓶雲端意識群」。

然而倫理問題緊追在後:若 AI 分身某天發布比本人更具突破性的音樂作品,版權歸誰?又或者 AI 記住了某粉絲的創傷,卻在公開頻道「無意間」爆料?團隊打算引入「可遺忘區塊鏈」,允許用戶一年一次「集體失憶」,讓對話紀錄回到原點。

也許再過幾年,我們將不再問「明星的AI像不像本人」,而是反過來質疑:「我們看見的本人,是否只是 AI 的一次投影?」在水瓶的世界裡,真實從來不是單點,而是一道光譜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