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牛投資星報:上班偷買ETF獲利紀實
金牛座的股市命盤:慢就是快,急就是坑
金牛座的守護星是金星,天生對「價值」比對「價格」更敏銳。當大家都在喊「抄底」、「追高」時,牛牛反而會低頭算今天的複利曲線,然後默默把錢投進一張0050。這不是懶,是牛性:一件事想三遍,一口氣做到底。
- 觀察期:通常需要三週以上的「觀望+試單」,確定進場點在年線附近。
- 加碼策略:主升浪不追價,跌破季線時再分批往下買。
切記!金牛一旦認定低檔區,手速可以比哪個星座都快——前提是數據說了算。
投資筆記:我的ETF清單與資產配置邏輯
許多人問我:「為什麼不衝0056?」答案很簡單——金牛需要現金流,也需要成長性。我的核心配置採「50/20/20/10」四桶法:
- 50% 0050 – 台灣市值型龍頭,長期打敗大盤;設定每年加碼四次的子彈日(1/15、4/15、7/15、10/15)。
- 20% 富邦ETF債券組 – 以00679B(全球投資等級公司債)為主,降低整體波動。
- 20% 美股VOO – 與台股循環互補,美元資產提升抗通膨能力。
- 10% 現金儲存桶 – 用於逢低抄底,或是年底犒賞自己一趟溫泉之旅。
開盤與午休分別走完一輪例行監控,靠App設定價格提醒即可避免碎念盯盤。別忘了,Google表單的複利計算機是我在會議室裡最好的朋友。
心理暗流:如何對抗FOMO 與辦公室噪音
作為金牛座,最大敵人從來不是市場,而是辦公桌旁的雜訊:
「欸,最近航海王怎麼不壽?」 「我昨天 five times just riding the green candle!」
聽著同事炫耀一天20趴的截圖,金牛內心波瀾不驚,他腦袋轉的是:「如果今天0050漲1.3%,代表我被動收入多了○○元」,這種具體數字會把誘惑變成公式,讓理性重新掌舵。
當FOMO(錯失恐懼)來襲,我採用「三步冷靜法」:
- Step1 關掉社群軟體,專注Excel殖利率。
- Step2 打開記帳App看今年累積被動收入,數字會說話。
- Step3 講一個冷笑話給自己聽,把亢奮情緒混充成幽默,順便練口才。
結論:金牛的防禦系統比你想像中頑固,只要收益模型邏輯自洽,任憑市場萬馬奔騰,我都當慢牛踱步。
獲利實績大公開:2年翻倍的被動人生
從第一天偷買ETF算起,整整730天,我的資產從30萬滾到65萬,年化報酬約28%。聽起來很猛,實際過程更像烏龜賽跑:
- 起始本金:30,000元首批買進10張0050零碎股。
- 每月加碼:8,000元固定扣款,配合季線逢低再加碼。
- 股息再投入:累積股利約2.2萬元,全數於年線以下買回。
我習慣在Notion建立「交易相對論」資料庫,紀錄買入當天的心情分數、道瓊期貨波動與咖啡品牌——發現拿鐵喝太多時買進,勝率竟比其他時間低5%!雖然目前樣本數還不夠嚴謹,但金牛的實驗精神就是把生活細節數據化。
結論:複利不是魔術,而是時間+紀律+星座固執本的結晶。
金牛錦囊:給還在觀望的上班族五個行動指南
如果你也是朝九晚五,想利用零碎時間把ETF養大,收下這五顆金牛糖果:
- 設定「絕對閒錢」底線:只在緊急預備金+日常開銷之外的金額下注,睡到一半也不會驚醒。
- 自動化扣款比聰明預測更重要:把下單排程當作繳房租,市場心情與你無關。
- 降低看盤刺激:把看盤App藏到第二螢幕資料夾深處,減少每天手滑頻率。
- 寫「金牛日記」:每筆交易後記錄三行字:買點/情緒/理由,兩年後回頭看就知道自己進化了。
- 同行不怕遠:找另一位金牛座組「慢牛群」,互相提醒不要追熱點,只滾雪球。
最後提醒:投資不是比賽,是耕田。選好ETF當作肥沃土壤,時間就是灌溉,金牛則是那頭不知疲倦的耕牛。願大家都能在K線盡頭,種出一片金黃稻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