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雙魚夢遊創作室:邊睡邊畫賣出高價NFT,夢境經濟學如何誕生?
靈感源於深海:雙魚座的天生超能力
「夢不是我創作的來源,夢就是我的工作室本身。」——工作室主理人阿魚
在占星語言裡,雙魚座掌管第十二宮,是潛意識的守門人,也是夢與現實的輸送口。這間位於台北赤峰街老公寓三樓的「夢遊創作室」正是從一份深夜失眠的手帳開始:阿魚自學程式與手繪,把睡前腦波α波轉譯成像素,再用投影投射在天花板,讓半夢半醒間的翻滾手勢留下即興線條。
- 生理層面:監測REM週期→將眼球震顫轉化筆觸粗細。
- 心理層面:利用榮格「積極想像」技法,讓夢繼續延伸。
- 技術層面:搭配Myo臂環、Apple Watch,把翻身、心跳轉為生成式參數。
不到三個月,社群媒體#夢遊畫布 標籤流量暴漲, NFT首度上架即以 7.8 ETH 成交,震撼台灣本土NFT圈。
把睡眠切片:科技怎麼讀夢?
要把床變成加密藝術工廠,得先搞定「如何讀夢」。團隊採用以下流程:
1. 感測器部署
- EEG耳機×3:貼在枕頭兩側與額頭,蒐集θ波。
- 床墊壓力墊×324點:翻身即繪製向量。
- 智慧戒指 Oura Ring:加上HRV數值,用來決定色彩飽和度。
2. 即時串流
所有感測器由樹莓派整合,以WebSocket推送到Processing,轉成SVG動態路徑。
3. 智慧合約邊界條件
為防止過於雜訊過高的夢被鏈上鑄造,智能合約設定:
- 肌電訊號張力<30% 才允許 mint
- 畫布動態筆觸需在 60 秒內收斂 成閉合圖形
- 每幅必須包含至少 5 隨機貝茲曲線避免重複。
透過這套「Sleep-to-NFT 流水線」,夢在幾小時內就能成為獨一無二的鏈上資產,買家甚至能查詢「這幅作品誕生時的心跳是多少」。
高價不是泡沫:誰在買草間彌生級的夢?
觀察二級市場 OpenSea 數據,75% 的買家是出生于1995-2008的台灣Z世代。他們不只看藝術本身,更相信「夢境是一種稀缺故事」。以下為三位買家回訪摘要:
「我買的原因是作品右上角那段心率突然衝到110,查到那時候阿魚夢到外婆車禍。我的外婆也是那時過世,感覺一股共鳴。」——買家ID:rainboo.eth
- 心理收藏:年輕藏家認為「移情投射」提升作品情感價值。
- 炫耀資本:在Discord伺服器擁有「夢境證明」徽章,等同數位名牌包。
- 投資預期:專家預測未來「睡眠IP」將跨界時尚、音樂MV,具二創增值空間。
此外,日本電音製作人 Tofubeats 更以 48 ETH 標下「阿魚夢遊:深海孤帆」並改編成NFT MV,合作分潤 20% 回流工作室,使整體社群形成正向循環。
從夢中醒來的倫理:創作者與觀看者的邊界
當潛意識被公開上架,不可避免的倫理爭議也浮出夢面:
- 知情同意:阿魚目前只發布「個人夢遊」系列,但若未來與明星合作,是否需對方事前簽署「睡眠智財同意書」?
- 夢境隱私:某些夢可能透露過往創傷,買家是否該有權搜尋「前一天情緒指標」?目前已限制查看前一週心理浮動波形,超出即標記為「敏感情節」。
- AI訓練:夢境數據將餵給何種大型模型?阿魚設定「僅限風格轉換、禁止人格複製」的閉源條款。
「我不希望有天看到我夢裡的碎片替我回答社群私信,那是我最後的邊界。」——阿魚
這些倫理討論正在台灣區塊鏈協會每周例會上形成草擬指引,首次把夢境權」納入數位人權報告。也許在不久的將來,「睡眠盜版」將像深假影片一樣被界定為侵權。
未來展望:夢遊創作室的下一步
-
跨感官展覽:2025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推出「同步入睡」展,觀眾戴上EEG帽躺在床上,床墊震動同步阿魚的前一日夢境,力圖讓一千人一起做同一幅畫。
-
夢中遊戲:與UDN合作開發《夢遊迷宮》,玩家可使用NFT碎片換取「進入夢境層級」門票,逐層探索阿魚的回憶與恐懼。
-
虛實穿搭:與台灣設計師品牌「oqLiq」聯名外套,把夢境生成的貝茲曲線作為立體印花,限量100件持有者可在元宇宙領取專屬虛擬氣味插件。
未來阿魚的夢不僅是NFT,而是一場「多宇宙敘事」:廣告、心理諮商、甚至品牌故事都能從這條潛意識溪流汲取。也許有天,我們不是討論星座運勢,而是把「今晚夢見什麼」變成新的社交貨幣。
「如果你也是半夜睡不著的牡羊、總想刷IG的天秤,歡迎來夢遊創作室一起躺平賺幣。」阿魚眨眨眼,按下新一輪REM週期紀錄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