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天蠍退休老闆移民金門:隱居後再戰股市的孤鷹復仇記
前一章結束,序章未完:天蠍老闆的強迫退休
「我不認輸,只是暫時離場。」這句話,劉政翰在主持最後一次董事會時,用近乎耳語的音量說完,便頭也不回走出大樓。那年他剛滿 五十五歲,星盤上的冥王星正對沖他的本命太陽,外界稱作「高階主管被迫交棒」,只有他深知——這是天蠍慣性蛻皮的開始。經歷惡意併購、股權稀釋、昔日戰友倒戈,他把整間公司拱手讓人,換得現金二十億。媒體報導用「逃離台北」、「歸隱離島」形容他的下一步,卻忘記採訪這位主角的月亮落在 牡羊座——戰鬥早已預備。
- 他的退休書上寫滿密碼:日期是9月30日,天蠍季度的臨界;股票交割選在金門,因那裡曾是戰地,最能召喚冥王星的生死張力。
- 他賣掉信義區豪宅,卻保留一張三十年前花旗保管箱的鑰匙,裡頭鎖著最初創業的印章——惟有大火與鮮血才能喚醒的記憶。
離開記者會現場那一晚,他沿著敦化南路走,冷風刮過西裝外套。手機裡跳出十年前下屬的訊息:「老闆,我們還在等您王者歸來。」他把手機卡抽出,從敦化地下道一路走到忠孝復興,擠進開往金門的小三通夜船,從此決定要在離島把 「復仇」 兩字,寫進K線走勢圖。
金門:戰地轉身成避風港,天蠍選址的暗黑邏輯
在商場打滾三十年,劉政翰的選址從來不只風水,還有 隱蔽、資源、缺口。金門同時滿足:
- 低調:離島記者少,狗仔更不會跟。
- 低稅:金門縣實施離島免稅優惠,資本利得稅等於打折。
- 低調奢華:高粱酒、貢糖、花崗岩碉堡改建的民宿,造就「隱富」生態圈。
他在水頭聚標下一棟 1937年的閩式古厝,距離翟山坑道走路十分鐘,壁上彈孔還在。但他把它改造成 戰情室兼書房——兩面牆全是LED螢幕,即時數據跑馬燈閃著權值、期貨、美元指數。另一邊擺放父親遺留的一把中正劍,劍穗已被海風蝕得泛白,象徵「業報與傳承」。
金門的風從海面帶來鹽分,腐蝕鋼鐵卻養肥高粱;同樣地,也餵養一顆被傷透卻不甘罷休的天蠍之心。每當落潮,他踩著礁岩看對岸的燈火,心底浮現一句話:「那邊有人還欠我一場敗仗。」於是,他把金門當作外掛伺服器,用新台幣一億在島上設立私募基金,代號 Depth-Charge(深水炸彈) ——冥王星最愛的暗流伏擊。
再戰股市:從爆料到波段——天蠍的復仇倉位佈局
戰場換了,ID不變
劉政翰在金門的第一年表面歸零,實則把過往所有恩怨梳理成 一份極機密Excel,代號《戰犯清單》。裡面不只有當年背叛他的股東,還有哄抬他概念股、用禿鷹手法狙擊的法人。他的目標並非一桿清袋,而是 打痛、打怕、打服。於是他在金門註冊「凱門資本」,登記資本額五千萬,半年內默默買進三檔指標股的可轉債,再用場外衍生性商品壓股價,讓當年的併購方不得不回頭談判。
戰術拆解:
- 心理戰:把所有交易時間放在台股開盤前一小時,9:00-10:00。這一段俗稱「情緒盤」,天蠍擅長用消息操控人心。他僱用網紅經紀人,在Dcard、PTT丟「內部人士預期崩盤」的風向文,再用大戶下單模式把賣壓推到極限。
- 部位規模:絕不超過自身資金的15%,因為他深知冥王星最怕「一鋪清袋」。當媒體驚呼「禿鷹又來了」,他反而在島上喝高粱、彈吉他,用吼聲測試碉堡的迴音。
- 代價函數:每一次狙擊,他都把部分利潤捐給金門家扶中心,洗白「復仇資本」的業障。當地人只知道有個「劉董」出手就是千萬善款,卻不懂捐款背後,是他每一次回補空單後的「閻羅收魂」儀式感。
「如果你恨一個人,就讓他賺錢;如果他真的賺到,再讓他血本無歸。」這句話掛在書房白板,旁邊用紅筆圈出「一個月只能出手一次」的戒律。他把這些戒律寫成金門土話,貼在船帆,每當東北季風颳起,整個碉堡如鬼魅祠堂。
與海對望的日常:身心、星座與島嶼氣候的化學反應
天蠍座水象,情緒如潮汐;金門島卻是花崗岩體,風硬、陽光烈。原以為環境會稀釋復仇慾,殊不知 風化作用 讓他更犀利。
一日作息:
-
04:30 醒來,冥王星時分。沖一杯軍中600cc高粱+黑咖啡,旁邊擺父親遺照,照片裡父親也在清晨五點抽菸,兩人彷彿跨時空對飲。
-
05:00-06:30 戴上降噪耳機,與台股期貨營業員語音下單,專攻夜盤小道瓊的避險缺口。此時島上霧最濃,彷彿整個世界只剩他與走勢圖。
-
07:00 出門慢跑。繞着古寧頭戰役紀念碑跑五公里,強迫自己面對子彈孔與「愛國」標語,用身體記憶戰爭,提醒自己:股市只是沒有硝煙的戰場。
-
09:00 回到碉堡,啟動四螢幕。風一進屋,高粱香帶海腥,他打赤腳赤膊,用大毛巾擦汗,那一刻,他像島上的浪,看似亂竄其實有潮汐規律。
-
午後 赤腳走進沙灘,讓腳掌被碎玻璃般的貝殼割傷——疼痛感是冥王的獻祭。痛楚讓慾望具象化,他在沙灘寫下六個字:「贏回最後尊嚴」,然後用浪潮把文字吞沒。
「我不要把鬱怒帶進墳墓,但也不想讓它汙染我的日常。」他把這句話刻在父親的中正劍劍鞘,靠海的鹽分把鐵鏽染成暗紅,像某種基因記憶。
隱富社群與島嶼新生態:離島不只退休,更是重塑資本劇本
當網路取代碼頭,金門開始冒出第二條矽沙灘
起初,島上老兵與婆婆媽媽以為劉政翰只是「又一個來養老的台北人」。直到他串起三個群組:
- 「古厝加密組」:把碉堡改成機房,挖礦與高頻交易共用冷卻系統,軍用電纜改配超規光纖,延遲降到3毫秒,堪比內湖機房。
- 「風箏盤手小聚」:周日下午,在北山播音牆下集合,劉政翰教在地青年用iPad做「風箏線圖」:把風向數據轉成隱藏K線,當風箏斷線等同停利訊號。
- 「高粱金三角」:與金酒公司前廠長合作,讓酒廠的廢熱蒸氣改推微型汽輪機,一年改省下的電費換算成ETF,再轉投資風電概念,形成循環經濟的「島嶼級ETF」。
權力板塊位移
三年內,金門房價翻倍,「離島幣安」成為八卦新聞。劉政翰從「劉董」變成「劉爺」,但他僅在每月圓夜,把獲利按六個地址發「空投红包」,地址對應六位當年挖坑道的榮民,每人五十萬台幣——他用行動宣告:「這不是我的金門,是我重新定義的市場。」
島上小學生開始在作文寫「我想當碉堡操盤手」。昔日戰地,如今孵化最前衛的金融游牧民族。劉政翰在金門買下最後一眼軍井,用紅酒灌滿,象徵過往的鮮血換成時間陳釀。當井水被日照蒸發,島嶼上瀰漫的卻是一股紅酒加高粱的氣息——像天蠍,辛辣卻細膩,回甘時帶著絲絲復仇的冷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