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天蠍加密貨幣復仇記:被騙後的我開了鏈上課
從全倉到歸零:那一刻的絕望與憤怒
我在 2022 年春天,把三年積蓄 180 萬全倉押進某號稱「百倍幣」的池子裡。Telegram 群組裡的 KOL 每天喊:「這條鏈是下一個 Solana!」 我告訴自己,天蠍永遠相信自己的直覺,卻忽略了驗證。兩週後,項目方 Telegram 群一夜蒸發,合約資金被拉地毯。那一刻,手機 TokenPocket 餘額顯示 0,我愣在浴室門口,水聲嘩啦,心臟卻像被鐵鎚重擊。我連續三天不吃不喝,盯著鏈上瀏覽器,同時用私密推特發洩:「我就是蠢」。但天蠍的黑暗面開始翻湧:不甘心、痛恨、寒冷,讓我決定把這筆「學費」拿回來,而且不只拿回本金,還要讓更多受害者不再墜入同一個坑。
天蠍復仇核心:由恨生火,再由火生光
星座書總說天蠍記仇,其實我們記的是真相。在復仇與自毀之間,我選擇了第三條路:拆解。我花了兩週把詐騙專案官網前端全部下載下來,用 Chrome DevTools 追蹤每一支 JavaScript 的調用;又把智能合約丟進 Mirror 反編譯,逐行檢查惡意函數。當我終於找出拉地毯的路徑,卻發現錢已經被跨鏈橋轉混幣器,找不回來。
這時我恨的不是騙子,而是自己的盲從。
我把筆電重重闔上,去河堤夜跑 10 公里,汗水落地的瞬間我突然懂了:我要讓這份恨,生出下一個版本的我。於是我把全職工作的下班時間改成 21:00,每天深夜研究 Solidity、EVM 架構、鏈上資料追蹤。這段期間,我退了所有喊單群,只留下兩個默默耕耘的技術社群。三個月後,我已經能自己讀套利合約,就像特務拆炸彈,一邊讀一邊哼歌。我把這段紀錄寫成 12 篇社群貼文,意外累積 3000 追蹤者,有人留言:「你讓我看到希望光。」 我第一次感受到,復仇不一定要毀滅對方,也可以照亮自己。
自製鏈上課:把創傷變成教材的三步走
我瞄準三大主題:
- 如何分辨妓合約:自建簡易黑名單爬蟲,每 6 小時掃描新開合約,用正則抓關鍵字
mint
、pause
、selfdestruct
。 - 監控錢包移轉:利用 Etherscan API 加 Google Sheets,自動計算大戶地址流出百分比,>20% 就發警報。
- 冷錢包自救:手繪流程圖,把 Ledger 的三大誤區做成梗圖,一看就笑出來也記得住。
我把內容拆成 5 堂直播,用 Twitter Space 免費講。第一場只有 34 人聽,但我堅持把 PPT 圖做滿 72dpi,因為我知道那 34 人裡可能有下一個「過去的我」。我還在直播中公開自己的被騙交易哈希,讓觀眾眼見為憑。結束後,我把回放上傳 YouTube,放置「堂前測驗」五題 Google 表單,鼓勵聽眾打卡,結果互動率高達 41%,遠超同類影片。
兩個月後,我把課程做成 Notion 知識庫+Discord 技術助教,收費 0.05 ETH。賣點是:我被割過,所以我懂你需要什麼。為了證明誠信,我把 20% 收益回流到社群空投獎學金,讓學員用所學賺到的第一桶金再投進來,形成正循環。Discord 在一個月內突破 800 人,最高記錄是一天 200 則 QA,我找了三位助教分流,仍以**「被詐過的倖存者」**為共同身份認證。
真心話座標:復仇完成之後,我學會什麼?
半年後,我收到第一封學員感謝信:
「老師,我用你的爬蟲找到一個土狗合約漏洞,避免了 3 ETH 損失。比起賺錢,我找回了對人的信任。」
我愣在辦公室茶水間,眼角突然泛淚。原來復仇不用追殺到天涯海角,只要有人因我而不再掉進坑,我的傷疤就有了意義。我盤點自己變化:不抽菸了、可以把 PPT 用 Figma 套版到半夜三點還覺得有趣、學會用程式去愛這個世界,也允許自己偶爾脆弱。
我把最後一堂直播主題定為 「與黑暗握手」,背景音樂是蔡依林的《玫瑰少年》,我在結尾說:「天蠍的報復,不一定是毒針,也可能是照亮深海的螢光棒。」
離線前,我把詐騙錢包地址寫在電子蠟燭上,讓它慢慢熄滅。螢幕閃出最後一句:「願所有被割的韭菜,都長成玫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