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射手太空旅行團:登月只需悠遊卡

分享
2025-07-27

引子:悠遊卡嗶一聲,火箭就升空?

在台北捷運站,如果你的悠遊卡餘額剛好是新台幣 7950 元,傳說閘門會亮起 宇宙藍,身旁的射手座朋友瞬間消失——他已被送往月面的「廣寒網咖」。

這則「悠遊卡登月」的傳說,從 2023 年在社群平台爆紅。起初只是網友惡搞的迷因卡面:悠遊卡背景改成 NASA SLS 火箭,右下角加了一行「Debit for Moon」字樣。但射手座們興奮得像是官方公告,開始組成「射手太空旅行團」,在 Discord 嚷著:「快點儲值!月底開票,錯過要等哈雷彗星回來!」

為什麼是 射手座?因為這個火象星座的速度感、遠距離能量、以及對「無國界冒險」的執念,讓他們率先把戲言當真。一位任於竹科工程師的射手座,真的跑去捷運詢問處問:「那個月面top-up可以用信用卡嗎?」結果被站務員當成惡作劇報警。這段錄音剪輯在 TikTok 破 200 萬播放,留言全在 tag 射手座朋友:「兄弟,你被逮捕也要飛!」

這場半真半假的鬧劇裡,折射出都市人深層的渴望:我們想逃離地心引力,而「悠遊卡」成為最日常、最容易想像的任意門。

射手座為什麼一聽到「免火箭票」就起飛?

  • 冒險基因:射手座的守護星是木星——膨脹、樂觀、跨文化。當他們聽見「免費參團」與「史上最近距離看月球坑洞」,腦內的多巴胺瞬間爆表。
  • 遠距社交恐懼:現實中射手常被貼「愛消失」標籤,因為他們受不了「只停留在地表」。把目標鎖定在 38 萬公里之外的月面,剛好符合「不在地球社交圈」的終極逃避。
  • 證據迷思:科學人員早就把登月 rocket equation 算得清清楚楚,可是射手愛「相信就能到達」。當悠遊卡玩梗時,他們自動忽略 Delta-V 需要 9.4 km/s 的事實,只看見「叮!餘額已躍遷」的幻覺字幕。

心理學稱此行為為「Future-based Escapism」:透過投射到遙遠未來情境,暫時解決眼前的存在焦慮。射手座正是最熟練把「逃」轉成「飛」的星座。

在旅行團的 Line 群裡,有人貼出 SpaceX 星艦故障新聞,立刻被管理員禁言:「這裡可否定的地球新聞。」禁言理由竟然是「維持航向正能量」。這讓人理解:對射手來說,月球不是目的地,而是撕掉現實標籤的停機坪,他們真正要買的是「可能性」的單程票。

把悠遊卡當火箭票?從都市科技到集體儀式的跨界想像

  1. 感應圖騰:悠遊卡的天線環形線圈,在夜晚 LED 燈照射下看起來很像火箭整流罩的輪廓。年輕射手把發光片剪成火箭貼紙,背面黏上 NFC 標籤,一嗶就進站,獲得「我聯通宇宙」的儀式錯覺。

  2. 虛擬簽證:有人用 Photoshop 做出「月球移民局」證件,把悠遊卡晶片照片植入 Alien ID,上傳蝦皮作限量發售。雖然很快被下架,但已賣出 300 多張,買家多半是射手座女大生。對她們而言,這是「宇宙護照」的初階體驗。

  3. 集體同步:星座迷因最療癒的地方在於「大家都瘋」。週五下班,西門町 6 號出口會出現一群背單眼、穿太空銀風衣的射手青年,用手機閃光燈製造「發射倒數」。捷運保全原本想驅離,但聽見他們倒數到 0 的瞬間,全員揮舞悠遊卡大喊「點火」,保全也鬼使神差跟著喊「升空」。

這場鬧劇意外催生了新的 Taipei Space Flashmob文化:每月新月之夜,北車大廳搖身一變「赤道發射台」。在各大論壇,程式設計師開始開源「悠遊卡感應模擬火箭聲」Arduino 腳本,當晶片讀取到符合「射手座 USB UID」,裝在天花板上的藍牙喇叭會播放 Falcon Heavy 分離音效。整座城市正以遊戲化的方式,偷偷把航太教育縫進日常。

萬一真能登月,射手座行李會有多荒謬?

如果離開地心引力只剩 3 小時,射手座永遠會在最後 10 分鐘才打包,因為他們堅信「宇宙會提供」。以下是射手太空旅行團成員在 Discord 群組裡貼出的真實打包清單(按使用頻率排序):

  • 兩副麻將:一遇到隕石坑就開桌。他們的理由:「月球背面聽說風水超好,自摸清一色機率 +50%。」
  • 手搖杯封口膜:在無重力下最怕「珍奶圓圓到處飄」,於是把全糖換成半糖,希望甜分濃縮黏杯壁。
  • 滑板:背面貼反光貼紙,號稱「月面極限運動」。NASA 的月球車時速 13 公里?不夠看,滑板爽感才 200% 重力逃逸。
  • 離線 Spotify 清單:清一色是五月天與茄子蛋,因為「射手座就是要在宇宙聽『轉啊轉啊七彩霓虹燈』」。
  • 一本空白筆記本:寫下「宇宙廢話」清單,包括:「會不會遇到吳剛當調酒師?」「嫦娥用的居然是 iPhone 14 Pro Max?」「廣寒宮是否支援 Apple Pay?」

最精華的,是把 悠遊卡 當成護身符掛在脖子。有團員說:「如果登月閘門壞掉,我就把它貼在頭盔,當作無線射頻求救信標。」這份荒謬裡藏著深情:再遠的航程,也想用伸手可觸的在地物件,證明自己仍連結著台北早晨 7 點 32 分淡水信義線的擁擠。

射手座登月返航後的心理建設:從月塵回到超商咖啡

傳說中,射手座在月球過了「3 個凌晨 3 點」後,悠遊卡 App 推播通知:「餘額已歸零,強制返航。」下瞬間,他們就跌回地球——地點是台北捷運中山站的月台長椅。奇怪的是,卡住他們的不是 G 力,而是 「宇宙後憂鬱」

四步驟落地指南

  1. 從隕石坑打卡轉到巷口早餐店:把月球 4K 夜景設成手機桌布的同時,強迫自己拍下蛋餅起司牽絲照。視覺落差越大,越能快速「落地」。

  2. 建立「重力守恆大法」清單:把在月面學到的「漂浮自由感」,改成每日下班固定去河濱跑步,用汗水的重量提醒自己「我正在場」。

  3. 悠遊卡變成護照變身日常通行證:讓 NFC 嗶聲重新連結地球日常。射手可以把登月的票根(其實是 7-11 ibon 的宇宙風貼紙)貼在卡套背面,成為日後打開回憶的門把。

  4. 射手座互助社群:Discord頻道改名「月塵互助小組」,成員每天丟一則登月後的平凡生活驚嘆,例如「今天買珍奶突然想加月塵(椰果)」。靠互相看見再現,讓幻想餘溫慢慢變成動能。

當浪漫收斂之後,射手其實找到了長久缺乏的「根」。原來,最遠的旅行不是登月,而是願意在 0G 與 1G 之間反覆練習著——揮手告別時毫不留戀,回歸時帶著滿滿故事,繼續與地球談一場永不結束的戀愛。

📢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