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射手Free Hug實驗:擁抱陌生人30天日記,從戒備到療癒的台北街頭旅程

分享
2025-07-28

實驗的起點:為什麼射手座決定在台北街頭給陌生人擁抱?

「我想證明,這座城市並不冷漠。」

身為典型的射手座,我總是渴望探索未知,卻也常在熱鬧的人群裡感到莫名的空虛。去年冬天,我在歐洲背包旅行時第一次見識到 Free Hug 運動——在布拉格查理大橋上,一位金髮男孩高舉「Free Hugs」牌子,擁抱了上百名路過的旅客,那一刻,我感覺到語言隔閡瞬間消失,人與人之間只剩下心跳的共鳴。回台後,台北捷運的早高峰、街頭冷漠的側臉、低頭滑手機的背影,讓我開始思考:如果我也舉起那塊牌子,在忠孝東路、西門町、信義商圈重現那份溫暖,台灣人會怎麼回應?

為了讓這場實驗不只是三分鐘熱度的衝動,我設定三條自我約束:

  • 每日擁抱至少 10 位陌生人,連續 30 天不中斷。
  • 記錄每位擁抱者的性別、年齡區間、第一句話與結束語。
  • 實驗結束後寫一封匿名信給擁抱時哭泣的人,「如果明天在捷運再遇見,我想好好謝謝你」。

於是,在一月僅有 10 度的台北早晨,我把頭髮綁成俐落馬尾,穿上厚牛仔外套,背著印有「免費擁抱 Free Hug」字樣的帆布包,準備好接受從尷尬、拒絕、到意外的療癒——這將是我的 30 天社會田野日記。

我並非想成為網紅,也不是要挑戰社會規範,就是想看看射手座的樂觀與冒險精神,能否在這座高度數位化、講求效率的城市裡,打開一條縫隙讓人情流動。我把這場實驗取名為《台北自由擁抱計畫》,首日西門町的紅樓廣場作為起跑線,希望透過每一次真實的觸碰,重新測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。

第1–10天:尷尬泥沼與不安全感交織的磨合期

Day 1(西門町) 早上十點,人潮還算稀疏,我舉牌五分鐘就碰到第一組拒絕:兩位高中生皺眉快步繞過,嘴裡碎念:「現在疫情還沒結束耶,誰要給陌生人抱!」我瞬間尷尬到想把牌子塞進背包躲進咖啡廳。恢復射手樂觀但我仍記得,第一位真正停下腳步的是穿粉色羽絨外套的阿姨,她用台語笑著說:「小姐你很勇敢喔,可以抱一下喔!」

她的手掌溫暖但微微顫抖,最後她拍拍我的背:「我女兒嫁去美國好久沒回家,你把阿姨當女兒抱很不錯。」那一秒我突然理解,陌生擁抱也可以是情感代償。當天十人裡有六人拒絕,但另外四人的眼神告訴我:他們也想念被觸碰的感覺

Day 4(信義威秀) 上班族最多的地方,挑戰更大。我被一位穿西裝的男子大聲質疑:「妳是不是直銷?」我連忙解釋實驗動機,他遲疑三秒後還是拒絕。另一位戴耳機的女設計師摘下耳機問:「可以只握手嗎?」我們隔著防疫隔板輕輕碰拳——第一次不是擁抱的達標替代方案

心理防衛的瓦解日誌

  • 第 1–3 天:心跳 100 以上,手心狂流汗,身體呈現「想逃跑」姿勢。
  • 第 4–6 天:開始會主動眼神接觸,拒絕者其實也會用笑臉說不好意思。
  • 第 7–10 天:我學會 預設對方會拒絕,因此在被拒絕時反而釋放壓力,成功率慢慢攀升到 45%。

射手座的能量在失望後迅速充電,我開始把觀察細節當成遊戲:站上斑馬線綠燈前兩秒,我最能攔截趕時間的行人;靠近人行道出口 30 度角是最適合張開手臂的位置。原來,自由也正是在僵局裡找出突破口的快感。

第11–20天:眼淚與奇蹟交錯,擁抱的意義逐漸昇華

Day 12(華山草原) 一位背包塞滿畫具的大叔遠遠盯著我的牌子,遲疑五分鐘後走過來。他說:「我女兒昨天在加護病房,我很怕這是最後一次見到她……可以借我勇氣嗎?」語畢他哽咽。我輕輕圈住他,聞到松節油與咖啡的味道,他的眼淚貼在我外套領口。時間大約持續 12 秒,世界安靜得只剩下兩顆心臟打鼓。

「謝謝你讓我記得怎麼哭。」他離開前把口袋折疊的一張小畫塞給我——素描的正是我舉牌的背影,紙上用鉛筆寫著「給台北最溫柔的子彈」。那一刻我意識到,擁抱不只是傳遞溫度,更是讓對方找到掉眼淚的允許

Day 15(捷運中山站地下街) 下班人潮,我呼叫口號「免費擁抱,為今天的好事慶祝!」一位小男孩拉著媽媽衣角問:「我可以抱姊姊嗎?」媽媽笑著點頭。男孩撲進我懷裡,帶著動物園味道的外套蹭我下巴,他把棒棒糖黏在我頭髮上,媽媽趕忙道歉——全場大笑。那一刻,陌生人的距離在糖與笑聲裡消失了。

邊擁抱邊上演的社會觀察

反應類型比例代表性語句
直接接受40%「今天真的需要一個好抱」
考慮後接受25%「可以只抱 3 秒嗎?我怕尷尬」
禮貌拒絕30%「我心領,但還是不習慣」
冷漠走開5%(不語,手機持續滑)

射手座的好奇作祟,我後來在京站洗手間偶遇小男孩媽媽,她說男孩回家後堅持把「免費擁抱」寫進週記,標題是《碰見快樂姊姊》。這些故事像拼圖,讓我看到:原來一個人的善意,在另一些人生命中悄悄長成更大的溫柔

第21–30天:從實驗到運動,射手座的情感續航挑戰

Day 23,日記摘錄:「今早照鏡子發現肩膀線條變得柔和,我開始期待陌生人的呼吸溫度。」

進入後半段,成功率已上升到 72%,但新的挑戰浮現:社群媒體發酵。有人把我在東區街頭擁抱阿伯的影片 PO 上 Threads,引發「炒作」、「浪費公共空間」等留言。射手座的自尊心被戳痛,我一度想放棄——我做這件事又不是為了流量!

我重新設置牌子上字體,把「實驗中」改成「自由擁抱,無連結社群」,並在旁邊放上 QR Code 連結到此 30 天日記部落格,希望解釋脈絡。射手座的坦率在此顯靈:我用 300 字短文坦承「我不是聖人,也害怕酸民,但是 23 天來我得到的眼淚與笑聲告訴我,真實的情感不能被按讚數綁架」。留言區後來多了「謝謝妳提醒我可以跟父親和解」、以及「明天換我去復興南路舉牌」。

Day 27(士林夜市深處) 一位在夜市擺十年地瓜球的大哥下班後最需要擁抱。他的雙手因長期翻鍋起繭,「今天終於把最後兩袋賣完,我可以提早回家抱女兒。」我們在高溫油煙與人潮噪音裡相擁,路燈昏黃得像電影濾鏡。那一刻我懂了,夜市也要 Free Hug,因為勞動者替城市煮熟每一粒地瓜球的同時,也被孤獨慢慢煎煮。

Day 30(最終日,大安森林公園) 我把「謝謝你們的擁抱,今天是我第 300 次張開手臂」貼在牌子上,預備給自己一個完美收尾。最後一個擁抱來自 Day 1 的西門町阿姨,她竟然真的找到我的最終場!我們約好在草地中央再次擁抱,她說:「這 30 天我每天都跟媳婦報備,擔心妳碰上壞人,今天看到妳還在,我很驕傲!」

射手座的我終於明白:自由不是原子式的漂泊,而是把自己的邊界向外推,讓更多心跳疊加在一起。我抱住阿姨,聽到的卻是整座城市的共振。

30天後的我:射手座不再用逃跑證明自由,而是用擁抱安定漂泊

30 天落幕後那一週,我關掉社群,回到空蕩租屋處。寫這篇文章時,桌上還攤開那本實驗日誌:

  • 總計擁抱次數:317 次
  • 聽見的故事:外鄉遊子、失戀者、癌友、新手爸爸、求職碰壁畢業生、外籍看護想家……
  • 收集的小物件:被折成飛機的便利貼、麵包店集點卡、畫紙素描、還有一顆乾燥掉的柚子皮(一位水果攤老闆送的)

我打開抽屜取出手肘傷口的 OK 繃,發現射手座的箭不再只是射向遠方,也可以瞄準人心的縫隙。本以為 30 天後我會筋疲力盡想逃離鬧市,結果恰恰相反——我在大安森林公園旁辦了第一場「續攤擁抱聚會」,邀請日記裡出現過的面孔分享轉變:

  • 夜市地瓜球大哥帶著女兒來,小女孩學我舉牌:「我想把愛傳出去!」
  • 曾在華山哭泣的大叔現場朗讀一封寫給女兒的信,信裡說「原來陌生人的溫度能讓爸爸堅強」。

台下的我紅了眼眶,射手的愛流浪卻不浪費,每段旅程都會沉澱成「回家」的理由。

如果你問我:「Free Hug 實驗徹底改變了你什麼?」我會說:

  • 我不再用段子化解尷尬,因為真誠本身就是幽默。
  • 我學分安全感可以自己製造,把防衛轉化成開放,回報遠超預期。
  • 射手座不再靠離開證明自由,而是選擇在最吵雜的城市,練習與人情接壤。

上週末,我在南京三民站出口又舉起了那塊木牌,只不過這回牌子多了句:「今天的你想聽故事,還是想抱故事?」

如果明天在街角擦肩,請給我一個微笑或搖頭,都沒關係。因為我已經擁有 317 次心跳的證據:當我們願意張開雙臂,世界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抱我們。射手座的我,終究把遠方帶回了眼前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