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雙魚星空攝影:手機也能拍的北極星軌

分享
2025-07-28

為什麼選在雙魚季拍星空?浪漫與光害的甜蜜拉鋸

每年2 月中旬到 3 月下旬,當太陽行至雙魚座天區,北半球的細緻星空悄悄換上柔軟面紗。這段時間的夜空最明顯的優勢有兩點:其一,銀河中心尚未升起,天空背景光害相對低,讓極星軌跡得以俐落呈現;其二,台灣本島氣溫開始回暖,高山結霜機率下降,大幅減少鏡頭起霧與人身失溫風險,對於初入門的手機星空攝影愛好者可說是大加分。

雙魚座在天球上橫跨赤道與黃道,代表兩條逆向而游的魚,由維納斯與其子邱比特化身而成。點開手機 AR 星圖,你會發現北極星(小熊座 α)恰好位於這兩條魚「韁繩」的延伸線附近——換句話說,只要鎖定北極星,就彷彿掌握住雙魚座的整體靈魂支點。當你在寒夜按下快門,星軌畫出的同心漩渦正宛如神話中掙脫泰坦怒海的魚群,紀錄的是人類與宇宙原始浪漫的連結。

小提醒:選擇無月或上弦月之前的夜晚,ISO 可以更低、細節更多;若你打算拍入月色地景,記得在月出後 30 分鐘內完成長曝,避免前景過曝失去層次。

手機長曝進化論:從 5 秒到 3 小時的硬體與軟體關鍵

許多人以為手機不能拍星軌,其實關鍵只有三:穩固腳架、RAW 能力、演算法降噪。2022 年後上市的 iPhone 14 Pro、Pixel 7 Pro、Xiaomi 13 Ultra 甚至部分 OPPO、三星旗艦都已支援「Raw+多幀疊圖」。以下是讓手機用戶買完不用吃土的組合:

  1. 免費 App 推薦:Android 用 Open Camera 支援手動模式 30 秒長曝+間隔拍攝;NightCap(iOS)可設定「星軌模式」自動疊圖 20 至 200 張。
  2. 進階付費 AppProCam X(iOS)可拍 DNG RAW,並疊加暗幅降噪;Sky Portal(Android)內建星軌錄影,一鍵生成 1080p 縮時影片。
  3. 不要忽略的小道具:USB-C 供電夾、行動電源防寒套(避免零下 3°C 斷電),以及藍牙自拍器(App 也可以用聲控手勢防手震)。

操作步驟簡化為「四步驟不等式」:

  • 固定:手機夾具+金屬腳架>1.2 kg(防陣風)。
  • 對焦:無限遠對焦到手動推至最遠再拉回 5%,確保北極星銳利。
  • 參數:ISO 800–1600、快門 20–30 秒、白平衡 3800–4000 K,鎖定 AE/AF。
  • 疊圖:現場 30 秒一張連拍 120 張,回家透過 Sequator(Win)或 StarStaX(Mac)疊合,勾選 Dark Frame 優化降低熱燥點。

如果手機沒有 RAW,就使用 jpg+最大 ISO 限制功能,再透過 LR Mobile 雜訊抑制後製,一樣能把色塊拉成柔順星軌。

台灣追星地景排行榜:海拔 900 公尺也能拍清晰北極星軸

市區光害 20 公里外見效——這句話在手機長曝時代被進一步壓縮。根據中央氣象署 2023 光害地圖,台灣西部平原 Bortle Scale 達 7–8 級,想在手機小感光元件上保留星點,垂直視線內需降至 3 級以下才是甜蜜區。比起開 6 小時車程殺上合歡山,以下三個「海拔 900–1500 m」景點更能兼顧日間風景管理員路程

  • 新竹五峰清泉野溪星空:海拔 950 m,Bortle 3–4,東側山谷阻擋新竹市光害,唯一缺點是夜間風大需拉營繩固定腳架。
  • 南投杉林溪松瀧岩平台:海拔 1,650 m,Bortle 2–3 之間。廣場水泥地可直接停車,避開石階碰撞;岩壁當前景可拍下斗笠般拱橋星軌。
  • 嘉義阿里山頂石棹琉璃光:海拔 1,200 m,雖然梨山方向有高壓鈉燈,但透過方位轉向 30 度,仍可拍攝完整圓拱。茶園起伏讓前景不再單調。

進階玩法:可攜今晚新月圖,透過 Stellarium Mobile AR預演 3 小時後斗杓旋轉角度,提前找好前景與北極星中心重疊的構圖細節,減少現場移動造成重新對焦風險。

事前規劃 Checklist:從預報到備援,一次打包帶走

拍星空最怕「資訊不對稱」:風速 3 級、雲量 <30 %、氣溫 -5°C 換算體感立刻降到 -10°C。以下用超級懶人Google Sheets 模板搞定,四色欄位一眼看到關鍵:

  • 靛藍色:雲圖(Windy+中央氣象署QPES雲頂高度)
  • 墨綠色:風速分級(用 Civil Twilight 起落時間簡化)
  • 金橙色:月亮方位角(MoonCalc)
  • 灰色:替代地點(離主點駕車 <30 分鐘)

裝備打包善用「3Z 分類法」

  1. Zero-G(重力歸零):碳纖維腳架+雲台總重 <1.5 kg,手機、相機兩用快拆板。
  2. Zero-Dark(暗夜管理):低亮度紅光頭燈、黑色膠帶(遮蔽 LED 發光)、蓄電式暖暖包(貼在行動電源防凍)。
  3. Zero-Risk(風險歸零):緊急聯絡卡、離線地圖、44,000 mAh 車充行動電源(整夜供電)。

現場實戰秘訣:啟動拍攝後,把手機背景 App 全部滑掉,開啟「飛航模式+低耗電」,Android 可透過 Battery Saver 強迫 CPU 降頻;iPhone 則把「Always-On Display」關閉,確保 3 小時後電量還能回到 40 % 以上,避免最後關鍵疊圖階段斷電。

後製魔法:如何讓手機星軌媲美單眼質感

拿到 120 張素材後,別急著套濾鏡!一套「1+2+1 流程」給你專業細膩的三個層次

  • 第一步:校正基準。使用 DarkTable(免費)批次讀入 DNG,調整鏡頭扭曲與色差,再做「Defringe」消除高 ISO 紫邊。
  • 第二步:星點疊圖。將校正後照片帶入 Sequator:勾選「Reduce Distortion」校正魚眼、選「Freeze Ground」凍結前景以避免疊合虛影,最後匯出 16-bit TIFF。
  • 第三步:色彩敘事。在 Lightroom Mobile 用「蒙版>放射漸層」對北極星中心加 15% 飽和,然後選整張做「Texture -10、Clarity +8」,讓星空與地景產生霧柔 / 銳利對比,貼近雙魚座傳說的迷離感。

若想輸出銀幕級 4K,加碼一招「HelloResume(免費 AI 放大)」:把最終星軌圖拖進去,模型選「Real-World Photo」,尺寸放大 200%,再返回 LR Mobile 做一次降噪,細膩度堪比全幅 45 MP 單眼。最後,在 IG 貼文描述寫上曝光參數與裝備型號,讓觀眾驚嘆:這真的是手機拍的?

最後彩蛋:下載 SkySafari,把你的星軌照片疊回到虛擬天幕,模擬光害若消失,銀河將會怎麼重現——這就是手機攝影帶來的「教育向宇宙對話」!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