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牛幣圈懶人包:NFT比存股穩?
金牛座的理財DNA:先看穩、再談賺
金牛座著名標籤就是「愛錢如牛」。他們重視看得見、摸得到的實質報酬,對於浮動極大或聽不太懂的產品,會花超長時間做功課,確認「不會賠光」才願意進場。這種性格讓他們在2020年後的幣圈狂潮顯得格外糾結:
- NFT 24小時波動動輒 50%,金牛一滑手就心跳 120
- 存股領息穩穩三年只賺 10%,金牛會安心吞安眠藥睡到天亮
結論看起來好像不變:金牛座天生抗拒波動,但正因如此,他們一旦下定決心進場,反而能在極端行情中守住紀律。
然而現在的年輕金牛可不願再單壓定存。身分證 Z 開頭的金牛告訴我:「股利 3% 真的追不上房租漲幅,我想用 10% 的錢玩玩新東西,但不會 All in。」這句話已點出金牛的兩難:風險胃口不變,收益期待提高了。
存股安逸表:股息、稅、心理帳一次算給你看
項目 | 0050 指數型ETF | 0056 高股息ETF | 個股(中華電) |
---|---|---|---|
年均殖利率 | 約 3% | 約 5% | 約 4.2% |
配息次數 | 每季 | 每年 | 每年 |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| 2.11% | 2.11% | 2.11% |
所得稅可扣抵 | 股票股利 8.5% | 同上 | 同上 |
小結:若你有 100 萬閒錢,專心買 0056,一年可拿 5 萬現金股利,實際到手約 4.6 萬;扣除通膨 2%,實質購買力提升約 2.6 萬。對金牛座來說,這是「看得見的真五萬」,穩穩入帳。
但別忽略持股的情緒成本。2022 年 0056 從 37 跌到 26,跌幅 30%,金牛在那段時間普遍哀號。我曾看見一位金牛投資人在社群回文:「我知道會回來,但帳面 30% 的紅字讓我全身僵硬,不敢加碼。」——這句話活生生切開金牛的矛盾:理性相信長期向上,情感卻擋不住市值跳水。存股並非零焦慮,而是焦慮週期被拉長,變成「慢火烤牛排」。
NFT 快打節奏:熱度、成本、社群一次看破
19 秒教育懶人包
- NFT:區塊鏈上的數位所有權憑證,一張 JPG 打上鏈就變獨一無二;可轉手、可炒作、可燒掉。缺點是 Gas Fee 不穩、盜圖多、詐騙橫行。
成本拆解
以台灣早期項目「FOMO Dog」為例:
- 鑄造價 0.05 ETH,當時約 NT$5,000
- 交易手續費 Gas,熊市 3 美元、牛市飆到 180 美元
- 版稅 7.5%,轉手後平台回收,賣家實拿更少
很多人誤把「地板價」當真身價。事實上,地板高不代表能賣掉,NFT 交易量大但掛單深度很淺;你看到的 5 ETH 地板,可能只有 3 個人排隊收,瞬間砸盤就腰斬。
社群才是關鍵
NFT 比股票更重終身營運。
- Discord 若沉寂兩週,地板價直接掉 30%
- AMA 開不打卡,老韭菜秒翻桌
- 創辦人若刪推特跑路,全數歸零沒話說
金牛座最怕「斷崖」,但在 NFT 場景裡,斷崖並非指 K 線下跌,而是「人走茶涼」。沒人討論 = NFT 死了。
金牛靈魂拷問:5 個自問自答穩住陣腳
把鏡子搬出來,問完再下單。
-
我真的懂這張圖的價值邏輯嗎?<br>若能用三句話跟阿嬤解釋,代表你懂了;不然就是還沒準備好。
-
我睡不著時能忍受最大回撤幾趴?<br>金牛通常數字是 -20%,那就設定單筆最多投資本金的 5%,兩次腰斬也還睡得著。
-
我願意花多少時間追 Discord?<br>每天 30 分鐘算教育成本,如果不想,就把錢丟回 ETF。
-
我是否誤把 FOMO 當研究?<br>若最後讓你下單的理由是「我朋友昨晚賺 10 倍」,那就是 FOMO 不是研究。
-
面對剩 10% 的殘值,我還會留嗎?<br>如果答案是「我會砍」,表示你並不具備長抱信仰,不宜進場,不如乖乖買高股息。
金牛座與 NFT 的衝突不在於賺不賺錢,而在於可控性。能用以上五問把「不可控」變成「可管理」,金牛自然敢出手。
玩法混搭術:如何用 80/15/5 比例把 NFT 變成股息股的「衛星倉」
模型簡介
- 80% 核心資產:0050 + 0056 + 0051,只用股息再投入,保持金牛自在穩收 3-5%
- 15% 潛力幣:BTC/ETH/SOL,放交易所冷錢包一年不賣,目標翻倍才出脫一半換股
- 5% NFT 體驗倉:玩小圖 + 白單抽籤 + 社交門票,總損失最多 100% 也不傷筋骨
執行步驟
- 每月領薪,先扣房租、保險、存股款,剩下 10%「風險預算」自動轉到交易所。
- 打到新 NFT 時,使用 DCA 分批:0.5 ETH 分成 4 批掛單,拉低成本 20%。
- 地板翻倍後,倒金字塔出貨:漲 100% 出 30%、再漲 100% 出 30%,賺到的 ETH 直接存入交易所賺利息 5-7%,等同另類「股息」。
情緒管理 SOP
- 設鬧鐘:設定 Google 日曆每周 30 分鐘,時間到就關 Discord,避免無限滑。
- 開筆記:把每一次買賣的理由寫成 50 字日記,30 天後回頭看,能快速發現情緒盲點。
- 約法三章:跟另一半說好「超過 1 ETH 的交易要先告知」,用社交壓力降低衝動。
實例:台中 31 歲金牛「阿昇」使用此模型兩年,0056 殖利 4.1%,SOL 波段賺 68%,Azuki NFT 賺 1.2 ETH,整體年化 9.4%。秘訣只有一句話:「我把 NFT 當作多一條收股息的細水管,而不是丟掉存股命根。」
結語:存股是金牛底線,NFT 是額外腎上腺素 ——但記得,牛仔還是要回到草原啃草
熊市時,我們看見老牌金牛把「NFT 群組退出」按鈕按到手軟;牛市時,又會看見年輕金牛半夜盯 OpenSea 地板價狂吼。其實,金牛的自我價值從來不在波段高低,而在「我掌握了幾個選擇權」。
- 選擇權 A:老實領息,穩穩睡。
- 選擇權 B:小額衝浪,爽一把。
- 選擇權 C:累積人脈,下次白單有份。
記得,再高級的牛排,沒有草原就沒有牛;再狂的 NFT,不養現金流也撐不住。存股就是你的草原,NFT 只是偶爾噴出來的火焰甜椒。控制好比例、紀錄好理由、睡好覺,金牛座依舊能讓數位資產替自己默默生息,不怕市場吵雜,也不怕人生失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