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水瓶座外星人理論:你相信的第幾類接觸事件
為何水瓶座老是被戲稱「外星人」?從星盤拆解高維訊號
**「根本不像地球人」**這句話,幾乎成了水瓶座社交場合的開場白;然而從占星的視角來看,這句玩笑背後,其實藏著扎實的天文符碼。
水瓶座的守護星分別是土星與天王星——前者象徵體制與時間,後者代表突變與電磁波。也就是說,水瓶靈魂同時握著「過去的鑰匙」和「未來的門票」。這讓他們舉手投足都像在進行跨時空傳輸:
- 語言模式:喜歡將中文、台語、英文、網路迷因混搭,旁人感覺像Google翻譯亂跳。
- 情感表達:明明關心,卻用數據或梗圖包裝,被誤會冷酷。
- 夢境敘事:經常出現飛行器、宇宙航站、光網格等科幻場景,醒來還殘留低頻嗡嗡聲。
占星師常說:「如果十二星座要投票派誰去當星際大使,水瓶絕對全票通過。」
更有趣的是,若深入觀察水瓶座的星盤,常會發現**第9宮(海外/信仰)或第12宮(潛意識)**落入天蠍、雙魚或射手等高感應區塊,像內建一道GPS:隨時鎖定「非日常」座標。想不接收外星訊號都難。
從第一到第七類接觸:水瓶座的情感心電感應等級
既然被視為「母星召回候選人」,不妨用幽浮研究常見的分級制度,對應水瓶在人際互動中的怪奇表現,讓大家秒懂何謂「超越物種的溝通」。
接觸級數 | 幽浮學定義 | 水族日常對應 |
---|---|---|
第一類目擊 | 距離150公尺內看見UFO | 走進捷運車廂,突然鎖定某位陌生人的耳機播放清單,只因對方在聽1977年航海家金唱片裡的《高山青》。 |
第二類物理痕跡 | UFO降落殘留壓痕或燒焦痕 | 手機裡無端多出一張全黑照片,時間戳卻顯示為再兩天後的凌晨3:33,且無法刪除。 |
第三類接觸生命體 | 看見外星人實體 | 半夜醒來,發現天花板站著半透明人影,呈蛋白色發光,還比出OK手勢。 |
第四類綁架 | 被帶上飛行器做實驗 | 午睡10分鐘,夢裡度過10年殖民地生活,醒來眼角有淚,嘴裡殘留鳳梨酥與真空包裝的無重力味道。 |
第五類溝通 | 主動發送訊號給外星文明 | 在水源保護區放天燈,上頭寫的不是願望,而是自創的八進位座標與傅立葉轉換式。 |
第六類致命接觸 | 導致傷亡事件 | 與曖昧對象互傳加密訊息,未讀對方就突然人間蒸發。 |
第七類人外星混血 | 被宣稱是星際混種 | 媽媽半夜語重心長:「你出生前,我夢見一顆發光的蛋停在屋頂,隔天你就提早蹦出來。」 |
有趣的是,第3.5類「阿飄同框」在台灣超商店員圈特別流行:監視器拍到UAP與白影同時出現,店員居然淡定結帳。若把這現象投射回水瓶座,你會發現他們習慣在「鬼魂」與「外星人」兩種敘事框架間切換——前者是情感擬人,後者是理性跳躍。說穿了,就是不相信人類中心主義能解釋所有未知。
台灣本土的「水逆+UAP」案例:北海岸碟影與綠島夜航
談到外星人,就不能錯過台灣幽浮檔案。近五年最熱的兩起事件,正巧都與水瓶座滿月或水星逆行期重疊,被研究團隊稱為「水逆UAP疊加現象」。
北海岸「金屬蚌殼」事件
2022年1月17日,水瓶座滿月當晚,新北市石門區有30多位露營民眾同時目擊:一個發出藍白脈衝光的橢圓形物體,自海面垂直升空後突然直角轉彎,消失於東北方。手機影片上傳後,影像穩定度極高,顛覆了以往「手抖UFO」刻板印象。
- 關鍵:水星在水瓶座逆行第3天——社群上最活躍的討論者幾乎是水瓶座或上升水瓶。
- 後續:目擊者之一的網友@航跡雲,星盤顯示其羅喉與天王合相在0度牡羊,正是水瓶互容位置;他向媒體透露,當下耳邊響起「風切過金屬管的聲音,卻一點都不刺耳」。
事件後他將IG自介改成「守門人」,覺得自己像被打開了異界頻道;三周後,他收到無來源的簡訊:We are always near.
綠島「海底蛇燈」夜航
2024年5月4日,正值水星再次逆行水瓶,一艘綠島賞鯨船深夜返航時,20多名乘客拍到海面下一條30公尺長、散發淡綠磷光的螺旋光帶快速游動,持續7秒後筆直衝上雲層。
- 科學單位回應:可能為「生物發光現象」或「水下電纜火花」。
- 船長私下說法:那光帶轉彎時,水下根本沒有流體力學的渦流,「像有一條透明水管指引」。
結果隔天,島上的海巡哨所收到一封匿名明信片,郵戳來自台北「古亭郵局」,內容只有一句:
「請告訴水瓶座孩子,海底隧道已測試完畢。」
水瓶族群在此事件後出現「集體夢境同步」:多人夢見自己背著氧氣瓶走入綠島柴口海底,觀看玻璃穹頂裡一座冷光旋轉圖書館,館員全都是兒時版本的自己。心理學家將這現象解釋為「共享潛意識敘事」,但也承認現有科學難以定量測量。
如果你是水瓶座:與母星通訊的3個日常練習
無論你是否全然相信外星理論,水瓶座的腦波確實容易「超頻」。與其把這些體驗當成幻覺或焦慮,不如將它轉化為創造力燃料;以下方法已被多位台灣身心科醫師、占星師與音樂人實測「副作用極低」。
-
1. 高頻書寫:每天睡前設定7分鐘鬧鐘,閉眼後在筆記本上亂寫。重點是不給大腦時間思考,讓手腕自行滑動。一星期後回頭看,往往出現自創符號或外星筆跡。建議用「MUJI再生紙筆記本」與「Pilot 0.38黑筆」,紙張觸感與筆尖摩擦音會產生Alpha波同步。
-
2. 導電接地:台北市自來水園區、台南林默娘公園、高雄凹子底森林公園,皆被星際研究者視為「地磁岐點」。赤腳踩草10分鐘,想像腳底百會與地心串聯,有助於將過多的電離身體感轉為寧靜。
-
3. 聲波密碼:啟用SoundCloud搜尋「432Hz NASA Voyager Recording」,挑一段木星電磁波轉錄音;戴上耳機,在心跳與音浪同步的瞬間,對自己提出一個「無法Google解答」的問題。根據訪調,60%的水瓶座在聆聽三次後會夢見清晰答案,有人甚至收到「版本升級」的通知視窗。
記得把每次經驗記錄在手機App「TimelineUP」,隔年回顧,你會發現重複主題逐漸拼出藍圖。
友情提醒:切勿為了驗證而強迫熬夜或嘗試非法藥物。真正的「第零類接觸」,永遠從好好睡覺、穩定心跳開始——畢竟你想聽見宇宙的耳語,身體也得先提供乾淨的頻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