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射手一張車票環島創業記:從車窗風景到創業版圖的熱血旅程
發射!為什麼射手座說走就走?
對多數人而言,買環島套票更像是犒賞自己的畢業旅行,但對射手的血液來說,那是創業的起手式。台北車站大廳裡,我把辭職信拍在老闆桌上,順手交出悠遊卡儲值新台幣 3000 元,對朋友說:「如果我 14 天後沒有回來,就當我去墾丁潛水了。」三天後,我已經坐在區間車最後一節,聽著鐵軌節奏,打開筆記本寫下:「把生活過成一支箭,箭尖指向未知,箭羽才是名片。」
這不是魯莽,射手只是把風險當作海風:嗅得到,就讓它灌滿帆。有人問我:「沒有商業模式也敢環島?」我回答:「商業模式是整理的,不是出生的。我得先讓靈魂在島上跑起來,再讓錢找得到我。」
於是,火車離開台北那晚,17℃ 的夜風鼓吹著所有委屈也一起遠走。我把座位讓給駝背的環島阿嬤,自己站到車廂連結處觀景。回頭那一瞬,我看見名片盒裡最後一張名片掉進軌道縫隙,心裡明白:過去的職稱到此為止,接下來 48 小時,我將只是「那位不知道要去哪裡的人」。
心法筆記:射手座環島創業第一步——先把「我是誰」的標籤撕乾淨,才能讓市場重新幫你貼標籤。你從來不缺勇氣,缺的是暫時失重時的安心感。
環島第一站:台中霧峰——在地人的「餘溫」商業學
凌晨 5:40 的霧峰,阿義豆漿的燈光照透鐵捲門縫,像告訴夜班返鄉人這世界還沒睡。我剛出站就聞到木炭焦香,決定把背包直接扔在攤位旁,排隊點了一份招牌燒餅夾蛋。「老闆,可不可以告訴我,你們這裡夜市六日人潮旺,平日怎麼辦?」阿義一邊翻面一邊笑:「平日不是人少,是熟人多。」
這句話像狙擊手一樣打中我。射手座擅長拓展新藍海,卻往往忽略「單點持續餘溫」。我觀察到:阿義會把豆渣做成飼料送給隔壁養雞的阿伯,收成的雞蛋再賣回豆漿店——一個在地循環價值鏈瞬間在我腦內完成圖紙。
那天上午,我撕掉原本腦暴的「文創市集」案子,改寫「霧峰早餐循環計畫」。我把筆記攤開,列出三件事:
- 用農家剩料做複合食材(豆渣麵包、花生醬油冰淇淋)。
- 建立「認證小農市集」,用簡單二維碼說故事。
- 把營收 5% 回饋社區導覽,讓旅客喝到的不只是豆漿,還是地景蒸餾的故事。
那天結帳時,我把第一個「豆渣可頌」投入市場測試,三小時售罄。當我扛著空烤盤回火車站,胸口有一種被土地接住的踏實感。原來創業的第一步,不是寫好計劃書,而是搞清楚你想留在哪道早晨的風景裡。
縱谷慢線:被縱谷花東教會的「下一站不是終點」
區間車駛進花蓮玉里,窗外稻田與山巒交疊成色譜。我的雙肩背著 15 公斤行李,但心裡卻前所未有地輕。走進春日部雜貨咖啡店,老闆娘 A-Shin 遞來一杯淺焙肯亞,菜單上只有一行字:「今天的濾掛,就是明天想走的花色。」
我們聊開了:A-Shin 曾經是台北空服員,33 歲那年與老公賣掉信義區房子,搬到玉里租下老屋,只為了早上六點能看到雲海衝進客廳。我問她怎麼撐過創業前三年,她拿出帳本:「前三年我用飛行里程換來的亞洲咖啡旅遊作素材,設計里程味譜課。客人買一杯 120 元的咖啡,就免費聽 15 分鐘『肯亞到花蓮的十萬公里』故事。這不是割韭菜,這是邊境交換人生。」
那天傍晚,我陪她推著三輪車去農會交豆子,沿途稻浪變成金色海。我突然意識到,射手座的箭頭再遠,也需要落腳。所謂環島創業,並非一路衝到世界盡頭,而是讓每一站都留下可以回來的座標。
晚上我住進客家三合院改建的背包棧,陽台可以看見縱谷星空。我把過去五天筆記掃描進雲端,新增一項商業模式:「咖啡+里程故事+社區走讀三合一」。這是一份可以隨火車轉乘複製的模板,甚至可以放在台南、宜蘭、澎湖。那一夜,我把日記寫成一封信給三年後的自己:「若哪天你心跳不再為新城市亂拍,就回玉里,曬一次稻穀」。
墾丁國境之南:把會議室搬進浪裡,商業簡報只剩一句『走吧』
恆春線的終點站是枋寮,但真正的墾丁得再轉兩客運。高溫 33℃,我提著攝影器材和一臉茫然蹲在路邊。一位騎重機的大哥停在我面前:「要不要載你去南灣?我看你背包比我油箱還大。」那一程風把椰子味灌進鼻腔,我的髮際線徹底失守,一種「Let it go」的爽感衝到指尖。
南灣的沙灘吧「浪遲到」是一家沒有店招的店:老闆阿飛把 SUP 板插在門口,菜單三道手寫白漆:啤酒、BBQ、故事 exchange。我跟著他推著烤肉架走向沙灘,背後夕陽像 8K 大屏幕。他說:「來南灣的船都是從「風險」這個碼頭出發,但只要帆是年輕,永遠找得到風。」
那晚我在吧檯打工換宿,發現一組有趣現象:民宿老闆、潛水教練、音樂人、設計師——全台灣最「漂」的一群人在這段海岸線用創業形式自我流浪。我把大家的痛點筆記起來:淡旺季落差大、缺整合行銷、現金流短。翌日清晨,我把名單貼上黑板,邀請他們共享「國境南下鄉短租工作站」。一小時內,五個人把租金和客源流程拍板,我負責品牌命名:「ArrowBase」——源自射手星座的箭與基地疊字。
「走吧」變成商業簡報的唯一 CP 值。三天後,我們用衝浪板搭出一座臨時「展場」,粉絲頁第一支影片 24 小時就破萬觀看。我第一次在合照裡見到所有人都在笑,那笑容裡沒有 KPI,只有等浪來的明白。射手座創業的精髓,或許就是把「流動」變成一門可收費的體驗。
回程列車:把 1354 公里的感動,濃縮成 3 頁 A4 創業計畫書
「自強號」像一位老朋友一路把我從高雄載回台北,窗外的後勁溪、八卦山、大肚溪橋,像倒帶的記憶膠片。我用 15 小時把整趟旅程所有發票、餐巾紙草稿、發霉都忘記丟掉的豆渣麵包照片,按「能落地的創意 vs. 不能複製的浪漫」兩欄分類,最後壓進 3 頁 A4。
第一頁是 箭環經濟模型:把「在地循環價值鏈」畫成箭靶,外圈代表供應鏈剩料,第二圈標上里程故事+體驗收費,中心靶心是社群回饋。第二頁是 ArrowBase 商業模式畫布 (BMC):價值主張「把流動的風景重新打包成可購買的情境」;渠道則是「鐵道+衝浪板+老屋」三棲場域;客戶區隔「數位遊牧+社區創生+島漂」。
第三頁是 人生 KPI:
- 每年至少開設一間「在地餘溫」早餐店示範點,把種籽播回社區。
- 持續策畫里程味譜課:讓旅行不再拍照打卡,而是用嗅覺記錄座標。
- 讓 ArrowBase 三年內複製到三個海岸線,並把盈餘 20% 投入「環島創業獎學金」,給下一位勇敢天黑才出發的射手座。
抵達台北車站,我把舊员工識別證扔進垃圾桶,換上自己印的新名片:自由設計師 / 箭環計畫發起人 / 不守時但守信用的人。車站大廳的電子看板剛好閃過「第 101 次環島開始售票」的廣告,人群依舊行色匆匆,而我終於明白:「對射手來說,世界只有一種方向,就是向前。但向前之前,要先把心留在這座島上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