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雙魚夢遊工作室:邊睡邊畫NFT實驗記

分享
2025-08-12

從我家客廳到鏈上世界:夢遊工作室的誕生源起

2023年初春,台北永和的老公寓裡飄著淡淡的檀香與雨味。ANGELA(社群經紀)、阿潛(UI設計師)、LIN(自由插畫)三個雙魚同期生,在第7次桌遊夜後決定「不再把夢留在枕頭裡」。那天桌上擺滿零亂的塔羅與iPad,阿潛突然說:「如果我們能在睡覺時還創造收入,會不會很酷?」於是雙魚夢遊工作室成立。

我們把鬧鐘設在REM週期的90分鐘後,鬧鈴一響就爬起來速寫,再把草圖放上區塊鏈。­­

初期僅有10人Discord群,作品幾乎都在高度睡眠不足的白噪音下完成。台灣美術市場已經太嚴肅,我們想用雙魚的漂浮邏輯,讓夢境片段資產化。第一張「深海Podcast耳機鯨魚」以0.05 ETH售出時,三人直接在群組崩潰尖叫,吵醒整層住戶。

半夢幻境:技術流程與心理邊界

流程說穿了不複雜,卻異常消耗靈魂:

  1. 睡前聽3Hz雙耳節拍音樂,讓大腦迅速滑入Theta波。
  2. 設定震動手環,在REM結束前5分鐘輕拍手腕。
  3. 驚醒瞬間開Procreate錄「夢境殘影」,線稿必須在一分鐘內完成。
  4. 早上七點整體上色、調色,把風格壓進馬卡龍暈染感。
  5. 晚上九點上傳OpenSea,撰寫出處以塔羅牌逆位暗示隱喻。

ANGELA負責把夢境敘事轉成買家也能讀懂的符號,她把**「夢魘是顯卡過熱」**寫成小故事,讓觀眾產生記憶點。阿潛則用動態模板加上海浪聲,限量24小時音效檔。LIN最擅長在暈眩狀態維持筆觸一致,「像有人幫我代筆,又像自己其實醒著」。

但惡夢也會進來。有一天我畫出無臉地鐵站,投稿瞬間整個推特瘋傳,卻讓我連續三晚心悸。我們才知道,邊界感是重要的契約

市場波動下的雙魚哲學:價值、泡沫與情緒共振

2023年末NFT熊市,地板價腰斬,我們曾一天只賣出1張。社群開始質疑:「憑什麼夢能值錢?」那陣子我們把主題轉向集體夢境,讓持有者一起填寫Google表單,彙整成大群島,再鑄成「群島多拉A夢號」NFT。結果集資期間居然被瘋狂轉推,最終募到18個ETH。

我們發現雙魚的能量在於情緒共振,而非技術壁壘。只要故事夠潮濕、夠溫柔,就能讓人買單。於是加碼「夢遊揪團」專案:持有者可在現場戴上腦波儀,夢色票即時投影,每場限額20人,票價0.03 ETH——把展覽變成睡眠研究。

有人說區塊鏈是冷冰冰的,我說雙魚就是要把冷錢包泡進海水裡。

商業、靈性與健康的三角拉扯

  • 失眠週期:高強度REM打斷睡眠,導致夢遊工作室三名成員輪流半夜踩到貓,最後只得排輪班。
  • 版稅與靈性衝突:二創爆紅時,我們曾面臨把夢授權給服飾品牌的誘惑,差點簽下獨家合約,後來改採「夢境開源」,允許所有人二創但需分潤20%給公益夢境圖書館。
  • 心理健康:我們每週二晚上固定進行「夢後追蹤」,請諮商師線上導談,討論如何把陰影留在DRM裡(Dream Reality Mixer)。

資深藏家「大尾蝦」留言:「我買的不只是圖,是一起失眠的共犯。」這句話讓我們確認——賣夢其實也是在賣陪伴。

下一步:把夢寫成史詩,把史詩再上鍊

  1. 夢中夢鏈(Nested Dream Chain)
    • 利用零知識證明,讓持有者的夢藏在子鏈,僅擁有者能解鎖畫面,營造真正「私人夢境」。
  2. AI 冥想機器人
    • 透過level-db紀錄半年腦波資料,讓模型生成「你個人的夢境BPM」,再即時生成音樂NFT。
  3. 實體快閃睡眠艙
    • 在華山文化園區架設4座躺椅,提供15分鐘付費想像體驗,躺進去就能投影正在進行的夢遊作品。

雙魚的終極目標從來不是財富自由,而是夢境自由。

如果你想參與,歡迎加入我們的Discord #夢後碎念頻道;如果只是想旁聽,也可以追蹤Instagram @piscisdreamlab,我們保證持續在朦朧邊界裡撒糖霜般的光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