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巨蟹媽媽的冷凍庫經濟學:水餃代替定存

分享
2025-08-12

媽媽的第一桶金在冷凍庫萌芽

「與其讓錢躺銀行,不如讓水餃躺-18℃。」這句話,是台北龍山寺的龍婆婆傳給我媽的世代理財咒。

媽媽是典型的巨蟹座,月亮守護的她把「安全感」擺第一位。90 年代台灣股市狂飆,親友瘋認股,她卻把年終獎金全砸進大同電鍋、國際牌冷凍櫃與半斤 150 元的高檔溫體豬後腿肉。那天,她在租屋陽台擺開戰場,細心剁蒜、量胡椒、計算每一顆水餃皮的成本。 12 克內餡配上 7 克外皮,誤差 0.3 克內──她用廚房磅秤像銀行行員數鈔票般謹慎。

當首批 「厝邊後腿韭菜水餃」 躺進冷凍庫時,媽媽在簿本上寫下:

成本項目單位 (新台幣)
溫體後腿豬絞肉 1 公斤150 元
韭菜 600 克25 元
水餃皮 80 片50 元
調料 (油、鹽、胡椒)20 元
合計每顆成本3.05 元

那一年,市售冷凍高麗菜豬肉水餃一顆要價 4.5~5 元。她把 「省下的 1.5 元」 比喻成活期利率、把 「凍得住的口感」 兌現成「不輸定存」的保本收益。而那一格格速凍抽屜,成了家族最早的資產配置圖表。

替代投資商品清單:餡料的多角化配置

牛市會補漲熊市會補跌,餡料的「產業循環」跟股市居然高度連動。媽媽把冷凍庫分割成 四大倉位,如同基金經理人把錢灑向不等風險板塊:

1. 核心配置區:韭菜豬肉(配息穩定股)

經典款,市場最差時親朋好友仍會主動詢價,類似金融股配息穩定。她每三個月補倉一次,確保「股息」——也就是人情債——年年領得到。

2. 成長動能區:玉米鮮蝦(科技股)

蝦仁成本波動大,口感鮮甜創造溢價。只要石斑魚價格大漲、海產店續攤變貴,玉米鮮蝦的「客單價彈性」立即放大。媽媽笑稱:「這是水餃界的聯發科,漲幅不封頂。」

3. 避險部位:高麗菜冬粉(防禦型公用事業)

全素、低卡,純冬粉搭配香麻油,佛教徒、健身族群皆愛。每逢經濟不景氣、親子展場便當預算縮水,高麗菜冬粉的「避險價值」就被放大,需求逆勢抗跌。

4. 全球布局區:泰式打拋豬(ETF 中的東協市場)

九層塔、魚露、檸檬葉,三款關鍵配料全仰賴東南亞進口。只要新台幣升值,打拋豬的「匯差收益」立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。媽媽說:「這晶片靠泰銖貶值賺一波,除了填飽肚子還順便賺外匯。」

當親戚圍著冷凍庫選貨時,她會像券商營業員一板一眼報價:「今天韭菜豬肉 45 元/10 顆、玉米鮮蝦 65 元/10 顆,請提早套利,避免盤後追價。」這些 「餃權商品」 ,竟成了她在菜市場裡的非典型金融創新。

人性、幸福感與複利——冷凍庫裡的情緒指數

錢可以存股票、買保單、滾基金;然而能六角形守護「巨蟹式安全感」的只有老媽那格零下 18 度的冷凍宇宙。對她而言,資產報酬率不只是「賺多少」,而是 「能讓家人少擔心多久」

幸福感複利公式是這樣運轉的:

  • 初始本金:1000 顆水餃,約 3050 元。
  • 每年追加本金:逢年過節、親友生日再加 500 顆。
  • 幸福年化報酬
    • 女兒夜讀宵夜 ×1.2 腦內啡
    • 老公鬼混深夜 ×1.5 自我愧疚下降風險
    • 婆婆突襲訪問 ×2.0 長輩面子指數

這看似荒謬,卻驗證了心理學中的 「預期效用理論」 :人們對不確定的未來,願意為「可控的小確幸」付出溢價。媽媽把溫度調在 -18℃,不只是抑制微生物,更是在抑制焦慮。

大賣場大減價時,她讓我推三車冷凍花枝丸、雞塊同行。我抱怨:「妳乾脆把全聯搬回家!」她淡定回我:「妳看過定存解約還帶蝦味先付款的嗎?」那一瞬間,我忽然讀懂 「情緒資產配置」 ——把錢凍起來,也把愛鎖住。當我遠赴屏東工作,347 公里外的-18℃,就是宇宙的座標原點,讓我永遠有回家的方向。

給 Z 世代的冷凍理財懶人包

你或許認為 2024 年的 1% 到 2% 定存利率根本輸給通膨,但若把時間切片拉到每週 「吃省下的那一餐外食成本」,均值回歸的力量就被瞬間放大。以下 5 步驟,讓你把巨蟹媽媽的冷凍庫經濟學 無痛升級成雲端錢包

步驟 1: 微型投資起點 300 元

去全聯買豬絞肉 150g、冷凍蔬菜、蔥花組合 99 元,全家小包餛飩皮 90 片 55 元。初次就能把成本壓到 單顆 2.5 元。成本更低,報酬更高。

步驟 2: 週末平行工作法

開 Netflix 影集當背景音,一小時可包 80 顆。把「看劇時間」複利化,等同於有人幫你加班但不給你薪資,而是回饋進你肚子裡。

步驟 3: IG 團購社群化

開 Telegram 小群組「今晚不想吃垃圾食物自救會」。成員先預訂、AA 下單,一次包 300 顆,冷凍宅配平攤,水餃瞬間升級 區塊鏈 NFT(Nutritious Frozen Treasure),凍進更多人的冰箱。

步驟 4: 口味迭代像 APP

每季升級配方:

  • 春天:加入櫻花蝦加值。
  • 夏天:羽衣甘藍、豆腐低脂版。
  • 秋天:芋頭控肉混搭。
  • 冬天:花椒麻辣驅寒。

社群投票 決定下一版,讓用戶留存率維持新高。

步驟 5: 年度成效盤點

把一年省下來的 外送餐費 記帳:

  • 去年 UberEats 5000 元。
  • 今年降為 1500 元。
  • 3500 元利差直接投入 0056 月配息。 媽媽說:「冷凍水餃的年化等於 15%,還能立即止飢,不要再嫌定存不夠看。」

結論:冷凍庫經濟學不是復古鄉愁,而是把「浪費時間變資本」的人性工程。當你把 Hermès 錢包換成一層層速凍抽屜,你會發現,真正奢華的,是隨時可蒸、可煮、可煎的月光守護。

她的遺憾與我的傳承

2022 年中秋,媽媽忽然氣喘吁吁打電話:「冷凍庫溫度上升到 -5℃,中控面板壞了,怎麼辦?」我正坐在台北 101 某會議室,天降母親的 SOS。快遞公司告訴我,最快夜間才能到貨新機。我把手機轉到視訊,鏡頭裡是水餃表面結滿水珠,彷彿哭泣的臉。

那夜,我們在廚房地板上開 急凍股東會。鄰居阿姨拿保麗龍箱冰塊急救、表哥駕車載走 400 顆運去公司冷凍庫寄放。媽媽平日 「每顆水餃都是資產」 的執念破功,口氣鬆動:「這次若蛀掉了,就當股票下市吧。」我才第一次看懂,「理財」對她而言根本是 情感的包裝紙,她真正想兌現的是『有人陪我一起搶救回憶』。

隔天新冷凍庫送達,我把舊機簽名留念。 「遺憾」是媽媽教我最後一堂風險教育 :任何資產都有折舊,任何保單都有除外條款。於是我把她的 配方 QR code 化,上傳雲端:掃描即可查看幾克鹽、幾毫升醬油,倒入機器手臂後自動絞餡。媽媽笑我:「你們年輕人就知道用 Wi-Fi 壯膽。」但她還是在新年凌晨三點,遠端監看機器人包的每一顆韭菜豬肉水餃,嘴角弧度比利率曲線還甜。

現在我升級了一格 「記憶冷凍櫃」,專門存放媽媽每年過年現包限量款。官方名稱:CRAB(Cancer Retro Aged Baozi)。對我而言,那些水餃不會再壞、不會再下市,只會在月球升至巨蟹座的夜裡,自動複利成一枚枚 會發光的冰箱燈泡,照耀我走向下一段人生行情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