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雙魚浪漫中毒:現實中上演的偶像劇情節
從小到大都在「追劇」的雙魚座:夢幻濾鏡如何養成?
對雙魚座而言,生活從來不是黑白片,而是飽和度拉到最滿的韓系濾鏡。童年起,他們就擅長把「巷口買鹽酥雞」轉譯成:「月色朦朧,微風吹起他額前輕柔的瀏海,手裡的雞排冒著熱氣,像極了我們加速的心跳。」自此,他們大腦內建了偶像劇字幕機——任何平凡互動都能瞬間套上粉紅泡泡。
這種傾向背後有兩個關鍵:
- 過度同理——他們輕易把自己投影到劇中角色,情緒與劇情同步震盪。
- 逃避現實——現實太乾太硬?沒關係,腦內小劇場立即切換到「巴黎鐵塔下的雨」或「墾丁雪白浪花」。
雙魚的浪漫細胞從不是後天習得,而是與生俱來、自帶 4K 畫質的 VR 眼鏡。跌進故事時,他們不只想旁觀,更想成為主角,於是把每一天都當成新篇章,等另一位「命中注定」來客串登場。
把現實拍成偶像劇:日常橋段華麗示範
若你以為雙魚的浪漫只停留在腦內想像,那就太小看他們的「製片能力」。以下是真人實測版橋段,歡迎一般觀眾打卡圍觀:
-
便利商店叼著塑膠袋的英雄救美:夜晚 11:47,她站在超商前翻找悠遊卡,身後突傳陌生男子跟蹤腳步。忽明忽暗的招牌燈下,他從巷子衝出,手裡拿著兩瓶豆漿——正好擋在她與危險之間,鏡頭拉遠,豆漿蒸氣氤氳,背景音樂秒配〈小幸運〉。旁人看是一場尷尬偶遇;他們內心升已剪接完 45 分鐘純愛特輯。
-
台北街頭「雨中旋轉」:傾盆大雨,他遲到 12 分鐘,渾身濕透撐傘奔來。理論上是「遲到」+「狼狽」,落在雙魚鏡頭卻升格為「始終為我奔來的勇者」。他們的腦袋自動慢動作:雨珠飛濺定格、睫毛水珠特寫、耳邊 BGM 切點精準無比——下一秒就是旋轉擁抱,完全不顧周遭計程機器人瘋狂捉姦般的喇叭聲。
-
突如其來的「壁咚」:與其說是撩人,不如說是失控。電梯門一打開,他困在「女主」與牆壁之間,心跳 120。旁人看像手臂抽筋;他們已喊卡:「這幕不行!燈光太硬,臉陰影怪怪的,再來一次!」
這些場面販售的不是浪漫本身,而是「我們正在拍攝經典」的錯覺。旁人覺得尷尬癌發作,他們深深著迷——因為 活在偶像劇角色設定,就等於擁有控制故事高潮低谷的導演筒。
浪漫上癮後遺症:劇終就恍神、下台就空虛
再唯美的劇都會落幕,再強大的濾鏡也終究耗電。雙魚最大的副作用是:反差越大,真空越深。前一秒還在幻想「下雪天一起壓馬路、撐傘吃甜不辣」;下一秒真實告訴他:床上全是發票,窗外 PM2.5 爆表。這時候,雙魚經常陷入「浪漫戒斷期」。
剖析三位雙魚朋友 A、B、C:
- A 會開始假性斷聯,連續三天不在社群發文,因為「台詞還沒背好」。實則躲進棉被重播劇情前一幕,補滿情緒存量。
- B 參加療癒工作坊,乍看正向,事實上用冥想繼續拍 MV:「我閉上眼,看見希臘白色小屋與他牽手奔跑」。
- C 更激烈:真人失聯,直接買一張機票,物理性亞提哈德航空攻往冰島,只因播歌單放到〈Let It Go〉。
長期累積,他們會出現三大現象:
- 邊際效用遞減:需要更誇張的情節才能心跳加速,導致真實伴侶永遠不夠戲。
- 情緒大海嘯:一次小吵就放大成八點檔,淚腺與怒吼同步衝線。
- 自我消失:忘了自己原本的需求、喜好,角色人格壓倒真實自我。
如何避免成情緒海綿?倒不是禁看劇,而是 → 滑回片尾字幕時,提醒自己:我是一名觀眾,而非終身代言人。
穿越狗血與濾鏡:雙魚座「退戲」三步驟
要讓雙魚降溫,靠的不是潑冷水,而是 溫柔斷鍊結構——既要保存其創造力,又讓現實不崩塌。以下為實戰攻略:
第一步:「寫劇本」而非「跳橋段」
鼓勵他們把幻想寫成小說、拍成 Reels,或者 與伴侶共寫「下一集劇情」,把 buffer 區拉出來。重點在於「轉化」:將內心偶像劇轉譯成立即可見的作品,獲得觀眾回聲,就不必再盲目要求現實人物配合演出。
第二步:設置「現實錨點」清單
每天寫下三個確實發生的小確幸,例如「中午吃到超好吃魯肉飯」、「捷運有人讓座」、「貓過來蹭腿」。這些微小實感就是船錨,拉回人生的水氣壓力艙,防止他們全速駛進空虛深海。
第三步:允許「傷心五條線」
承認落差,允許悲傷,但限制時間。可列「五分鐘哭泣鬧鐘」或「三首失戀歌框架」。鬧鐘一到,做一件具體動作:起身泡杯熱茶、打電話給姊妹、洗個澡——用物理儀式打破情緒迴圈。
最後提醒:不要叫他們「清醒一點」。這只會導致反彈:「你才不懂浪漫!」 正確說法是:「你的故事太美了,給我一個角色一起演完,好嗎?」當雙魚發現「有人願意陪我在平行時空玩,也接受我回到地球降落」,終於學會把夢想嫁接到真實,讓浪漫不再中毒,而是日常升級套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