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水瓶NFT騙局:星座藝術品泡沫警報!

分享
2025-08-14

「水瓶座宇宙藝術館」如何一夜暴紅?

今年三月,一個名為「Aquarius Meta Galaxy」(AMG) 的NFT項目在推特與Discord同步霸屏:官方帳號以水瓶座獨有的未來感口吻宣告——「我們要把12星座升維成動態NFT,讓每個靈魂找到對應的宇宙座標」。短短72小時內,追蹤數從三百飆破十五萬,官方持續釋出賽博銀河配色加上流體蠟燭式燃燒特效的前導影片,吸引一票原本對Web3不熟、但對占星十分狂熱的群眾。

他們主打「持有一份NFT即可獲得『星際水瓶會員資格』」,包含神祕空投、線下見面會「星塵咖啡館」、以及與韓國知名塔羅師合作的年度運勢直播。更誘人的是「二級版稅返還」機制——只要你願意在推特置頂分享你的專屬星座圖,團隊就從每一次轉手交易中回饋5%給持有者,視為「社群忠誠度獎勵」。

注意:所有福利都只寫在精美圖卡上,合約裡完全找不到「5%返還」的函式名稱。

這種話術層層包裝的沉浸敘事正是水瓶座行銷的經典套路——先是向群體拋出「我們即將一起改變世界」的宏大敘事;再透過限量白名單製造FOMO;最後用自稱「去中心化自治」的DAO徽章,為每個參與者套上先鋒革命的光環。然而,多數急著mint的買家根本沒發現,整條智能合約除了ERC-721標準函式,只有一行隱藏的管理員鑄造後門,官方可依心情無限增發。

泡沫破裂的三聲槍響:0.01 ETH的警鐘

開賣當天,地板價在兩小時內被推上 2.1 ETH。若你當時打開交易紀錄,會驚覺七成以上的買單都來自同一批錢包,它們左手倒右手,把價格越炒越高,吸引散戶追高。然而僅僅 36 小時後,這些地址同步停止下單,市場瞬間失去支撐,場面宛如拔掉巨獸的呼吸器。

隔天中午,@AMG_Official 帳號顯示「此帳號不存在」,Discord 公告欄只剩機器人留下的「gm」。團隊成員的化名頭貼換成一片預設灰。有玩家驚覺不對,查看智能合約,才發現「管理員拉地毯」函式已在一小時前被觸發,團隊錢包提走 726 ETH。

在 Telegram「AMG受害者自救會」裡,最多的一句話是「我是水瓶座,我以為我支援的是同類」。參與者多半對加密技術一知半解,只因被「星座同道」這個關鍵詞扣住心弦。一位暱稱「風象怪盜」的網友表示:「我把過年紅包六十幾張小朋友的壓歲錢全部換成 ETH,想給女兒買一張『雙魚座限定』當做十八歲禮物,現在只剩 0.01 ETH。」語氣裡的悔恨,把「社群自治」的濾鏡打得粉碎。

泡沫崩盤後,『水瓶座特質』成了被利用的浪漫包材:前衛、叛逆、渴望改變世界——所有理想都變成一把鐮刀。

為何水瓶座最容易中招?心理專家與鏈上分析師的雙重觀點

臨床心理師陳芷穎分析:水瓶座天生擁有高度的「未來導向」焦慮,他們願意以行動投資於尚未存在的願景,藉此證明自己走在多數人前面。然而,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遇上集體狂熱,就容易使「支持創新」滑向「盲從符號」。

從鏈上資料看,將 1,437 位 AMG 持有者錢包與**ENS(以太坊域名)**交叉比對後發現:

  • 42% 的錢包名稱含有「AQUA」「AIR」「WIND」等風象相關符碼。
  • 還有 8% 直接以星座英文命名,例如「pisceslover.eth」。

這些符碼化的身份標籤,為詐騙者省去了市場細分的功夫——只要文案出現「你是風象,你懂」,就能瞬間激活群體認同。

區塊鏈分析師「鏈哥」補充:

「AMG 採用的合約其實有公開的 『ownerWithdrawAll』 函式,但在網站 UI 上它被命名為 『Stardust Recycle』,還加上行星墜落的 emoji,藉此轉移注意力。你以為自己在升級宇宙能量,實際上是送錢進黑洞。」

這也解釋了為何理性與理想交戰時,水瓶座往往想證明自己比別人更早看到未來——於是騙子只要未來敘事夠絢麗,就能繞過理性的數學驗算,直達情感核心。

避雷指南:四步驟看穿下一個星座NFT騙局

  • 搜索 mintwithdrawownerpause,若有可疑無上限鑄造函式,直接終止 FOMO。
  • 比對官方宣稱的福利是否在合約內出現。舉例:AMG 承諾「5%版稅回饋」,但 withdraw 找不到與版稅相關的程式邏輯。
  • 若團隊成員只有加密化名與 GIF 頭貼,應視為紅旗。可檢查他們的 LinkedIn 或推特歷史紀錄,有無跨年度貼文。
  • 標榜「DAO紫水晶委員會」聽起來很去中心化,但若投票合約尚未部署,或僅允許 admin 更新白名單,那仍是一言堂。
  • 用 TweetScout 或 TweetBinder 分析互動帳號:若超過 30% 為創建不到三個月的小號,可能就是機器人灌水文宣。
  • 真正的藝術家會在乎作品細節,詐騙方只在意地板價;因此檢查官方 Discord 的「作品討論」頻道是否三天兩頭斷更,就能嗅出端倪。
  • 我投資是因為相信「星座文化」還是「代幣經濟」?
  • 如果明天官方消失,我手上的NFT藝術價值是否仍成立?
  • 能否用白話向一位完全不懂加密貨幣的朋友說清楚獲利邏輯?

只要其中任一題遲疑超過5秒,建議離場觀望。

虛擬收藏品的未來:如何在浪漫與風險之間走鋼索

AMG 事件雖是負面教材,卻也證明「星座敘事已經跨進 Web3」,這條路不會消失。問題是,我們能否把「理想」與「泡沫」區分開來?以下三種新模式值得關注:

  1. 可驗證的鏈上藝術履歷:未來的加密藝術平台將強制要求藝術家綁定可驗證憑證(ERC-7160),從創世 hash、每一筆二創授權到公開展覽,都能在鏈上追蹤,讓「故事」不只存在於話術。

  2. 社群治理從『募資即完結』變『長期訂閱』:像 ZodiacVerse DAO 的「星座季度護照」便採月費制,持有者每個月能投票決定下一期的主題與合作插畫家;唯有讓購買者成為共同策展者,才能避免團隊攜款消失的風險。

  3. 從價格稀缺轉向「體驗稀缺」:限量編號或花哨特效終究會被複製,真正能守住價值的是線下結合。例如「牡羊座火焰工作坊」NFT,持有者可憑證兌換沉浸式金工課,親手把 NFT 2D 圖樣鍛造成真實護身符——你把虛擬浪漫帶回現實,自然就少了受騙機會。

結語:水瓶座擅長描繪宇宙,但也必須學會降落。下一次當你在推特看到「12星座聯手解放元宇宙」的標語,先戴上務實的透明頭盔,再慢慢把浪漫點燃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