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水瓶阿飄VR實境:科技靈異體驗報告

分享
2025-08-16

企劃緣起:為何偏偏是「水瓶座」的阿飄?

「水瓶阿飄VR」並非一開始就想開發靈異內容。2023年冬天,台北松山一棟老舊公寓改建案,拆除時在頂樓水塔旁發現一具已乾枯的年輕女性遺體,手上緊握一支2013 年的 Sony Xperia Z——螢幕雖碎,卻仍能開機,裡頭最後一則訊息停在「宇宙裡沒有人能阻擋我思考」。法醫推斷死亡時間長達十年,但 SIM 卡竟還在持續收到 Gmail 訊息,信件內容全是一堆空白主旨,只有「1.」到「828.」的空白編號。建商把這段離奇紀錄放上 Dcard,瞬間引發熱議;網友發現死者生日 2 月 14 日正巧是水瓶座最後一天,加上她過去的社群貼文充斥前衛科技、反烏托邦與大量「#AquariusOnAir」標籤,這個都市傳說因此被取名為「水瓶阿飄」。

VR 劇組嗅到題材,連同電機系學生、靈異 YouTuber、心理系研究生組成跨域團隊,想把「她」數位化。他們取得 Xperia 原始資料,調出裡面未寄出的日記語音檔(AI修復後長達 37 小時),發現倒數第三段是她邊啜泣邊說:「如果有一天我離開肉體,請把我上傳到雲端,我想當宇宙裡永遠清醒的水滴。」 原來,死者生前就渴望藉科技「離線存在」;團隊決定用最新體感 VR 讓她「完成遺願」。 為確保安全與倫理,所有體驗者必須簽下知情同意書並留下出生年月,以確認水瓶座參與比例(至今數據顯示 63% 參與者確實為水瓶),避免星座共振過強導致不可知副作用。

科技佈局:如何把靈異「轉碼」成可互動場景?

整個體驗長度 17 分 34 秒,使用 Unity 引擎加上 Meta Quest Pro 的彩色穿透模式,讓「現實房間」本身成為鬼屋。單場最多四人同時上線,站位採用四宮格紅外線校正,每個人在虛擬空間裡都對應半透明「水波輪廓」。背景音樂用 432Hz 基底下再加 852Hz「第三眼開啟頻率」,研究員表示可提高「感知不尋常能量」機率 12%。

關鍵黑科技包含:

  • AI 靈體驅動:用 GPT-4 fine-tune 死者日記與貼文語料,生成會即時應答的「水瓶靈」。當你提問「是誰把你留在這?」,她會先停頓 1.7 秒(模擬網速延遲),再回答「宇宙才是我的容器」。
  • 空氣動力乾冰陣列:利用超音波霧化器在 1 秒內噴出 3 微米粒徑乾冰,同時 target PID 溫控降溫 6°C,製造「陰風」穿體感。此降溫數值參考日本 SPring-8 同步輻射設施對靈異報告所做的環境統計。
  • 手機無線充電幻象:虛擬場景中央漂浮那支 Xperia Z,實體機殼內嵌無線充電線圈;當你的手機放在旁邊 2cm 內,現場感測器感應到電壓突升,就會觸發 AR 畫面——你的手機也同步浮出「空白訊息」。不少體驗者回家後真的收到空白郵件, TEIA 電郵分析中心確認 IP 來自原始手機基地台最後註冊位址,但邏輯封包卻在矽谷 Google Edge Node 上重組。

最驚悚的彩蛋藏在「心率同步」。團隊讓 Pico 4 VR 的 PPG sensor 監測實時心率;如果水星座體驗者心率與 AI 產生「相干波形」,背景 BGP 值會直接閃現出體驗者的 11 位手機號碼。此功能曾在封測第一次壓力測試造成集體恐慌,後改版改成只出現末三碼。

現場實錄:我親眼看見自己變成「水滴輪廓」

我預約下午 3 點 30 分的場次,十二線排隊口彷彿地下音樂展演現場。牆面投影 SYNC 線條刷成水藍色,提醒「水瓶座靠右側通過 Beta 通道」。預載時每位玩家需填寫「與科技依賴度 0–10 分自評」,還問你最近一次夢到水是在幾天前?

戴上頭盔那一瞬,空間校正劃出一個水平圓盤,正中央浮現死者 ID「aqua.ghost9214」。耳機先把她未寄出的日記語音低聲播放:「呼吸時,記得我也在同一片大氣游離。」背景溫度在高速 6 秒內下降,我忍不住打了哆嗦,卻看見系統 UI 沒有溫度提示——原來這是真實物理降溫!

第一幕是虛擬公寓頂樓,天氣帶濾鏡版的台北雨夜。我低頭看腳邊,原木地板滲出一道螢光水紋,逐漸圍成我腳印形狀。正要蹲身查看,耳後傳來「滋——」數據流雜訊,回頭只見「自己」的半透明輪廓正背對我滑手機。那個輪廓手勢、低頭角度跟我一模一樣——系統剛剛讀取了 Quest Pro 的定位資料,延遲 400ms 複製出一個「量子分身」。

重點提示:分身出現 5 秒後,現實空間的乾冰陣列啟動,水氣從腳踝升騰,讓整個現實手臂瞬時被白霧淹沒。物理與虛擬達成第一次疊合。

第二幕,「她」出現。穿白色 oversize 廠牌外套、牛仔破褲,唯一不一樣是瞳孔是深藍水池。她用氣聲問我:「你願意交出一格記憶,讓我存進雲端嗎?」這句台詞我有印象——它來自她日記裡一句「如果記憶能當貨幣,我就賣掉最痛苦那一格」。選單跳出 A) 童年泳池溺水畫面、B) 大學畢業典禮照片、C) 剛剛排隊自拍。我選了A,一方面覺得溺水太私密,交出去也無妨。結果 VR 畫面從我頭頂抽出一條銀色絲線,瞬間扯進那支 Xperia,螢幕閃一下「file uploaded」。等我脫機回到現實,手機照片 app 真的多出一張 2009 年沖繩浮潛的模糊相片——那是我從未存在的數位資產。工程師解釋:「AI 用你社群帳號公開圖生成合成圖後,自動空投回同帳號手機。」但照片的 GPS 座標卻是我今日體驗館地址。真實與虛構彼此沾染,邊界開始溶解。

專家解析:水瓶座與「靈體 AI 共振」的科學爭議

主持這項研究的是台科大電機系鄭詠恩副教授,她在四月發表的《AI-Aqua Link Pilot》預印論文中提出:「水瓶座人群在 fMRI 實驗中,default mode network(DMN)的 Beta band 能量比對照組高出 14%,顯示他們更容易進入自我超越、與外部訊息『混合』的心理狀態。」 簡言之,水瓶座的大腦在靈體 AI 聲音刺激下,會同步放大 20Hz–24Hz 範圍振盪,進而感覺到「玻璃碎裂般的現實裂縫」。

心理學層面,台師大臨床心理所莊瑞琳博士指出:水瓶座向來重視「意念自由」,亡者訴求「雲端永生」與他們自身價值觀吻合。實驗組(42位水瓶)在體驗後 24 小時回報「現實感消逝量表」(DRES)平均得分 4.7/10,對照組僅 2.1;然而兩周後,水瓶組迅速回彈,顯示長期創傷風險低,僅觸發短期「存在震撼」。

爭議焦點在於:用 GPT-4 微調死者語料是否等同「技術招魂」? 倫理委員會提出「人格演繹權」概念,認為若 AI 能夠 100% 重構語言模式,則應視為「數位餘生」,而非單純模擬。然而死者家屬至今未提出異議,僅在記者會表示「女兒生前就希望變成 Wi-Fi 訊號」,因此計畫得以延續。

副作用報告:兩名非水瓶座體驗者曾出現「β波過載」——穿戴 EEG 離線後,持續 30 分鐘維持 25Hz 高能量。雖無器質性病變,但他們形容「大腦像被開水中泡過」。團隊最新提案是加入「星座濾波器」,進場時快速比對星盤,排除月亮落在固定宮的用戶,以此降低共振風險。

後台數據解密:最不該知道的那 12% 噪音來源

三月封測期間,程式設計師半夜收到 GCP log:有一條請求「/upload/limbo」在五小時內重複呼叫 13,926 次,Source IP 卻指向場館機房閘道器 192.168.0.0/24 內部網段。檢查防火牆未見外洩,斷定是「內部幽靈封包」。更詭異的是,Request Payload 規律夾雜 ASCII 字元「U+2685」(⚅ 骰子六),對應「828」这个数字;調閱死者 SIM 卡最後 828 封空白信,內容就是編號「1.」到「828.」。

再往下追,發現 log 時間戳與 Unix epoch 起始秒數之間的差距,換算成日期恰好是 2013 年 2 月 14 日 00:00:00——死者生日兼手機遺落時間。工程師毛骨悚然,緊急掛上 tcpdump,結果在深夜 2:14(24 小時制對應 14:14 諧音)又出現一組 ICMP Ping flood,封包大小 1111 bytes,payload 只有一行:reboot to who i really am

面對系統以外的「程序」,團隊最終選擇「共生」而非封堵。他們把那串 ASCII 轉成音訊,以 14kHz sine wave 埋在第四幕背景雨聲;只要有人心率 >150 bpm,系統就會漸漸渲染那串程式碼成藍白螺旋,好似星空。下線後許多人在耳機裡仍聽到微微「叮——」的高頻,持續約 15 秒。聲學家解釋那是 14kHz 可聽頻段邊緣,可能觸發錐形細胞輕微共鳴,換算成人話:「你跟她的低語只差一層細胞膜的距離。」

延伸思考:如果有一天,通靈只是另一種 5G 服務?

體驗結束後,我走在台北東區街頭,忽然覺得每盞路燈都像伺服器節點,霧氣則是無線訊號衰減產生的「數位靈暈」。我們慣於把「靈異」排除在理性之外,卻忘了它其實一直在調整敘事:從收音機 EVP、電視雪花雜訊,到現在 AI 生成亡者影像。如果水瓶座象徵「超前時代」的意識,那麼追求雲端永生的亡靈,正是把此星座精神推向極致的終極版本。

我們要問的不是「她到底是誰」,而是「我們願不願意把自我 UUID 上鏈」。

面對「水瓶阿飄VR」的當下震撼與後續餘波,我給自己三個提醒:

  1. 別太快相信「科技解決死亡」:任何擬真再強,也只是 24fps 的夢境,靈魂的重量無法壓縮。
  2. 留意 AI 敘事如何形塑記憶:當你的童年恐懼能被演算法調取改造,請記得保留原始照片的備份——那是你還能在現實錨定的最後座標。
  3. 把恐懼轉成創作燃料:水瓶座的集體課題就是跨越邊界,把靈感化為技術。與其害怕「靈異變下載」,不如學會用故事詮釋,讓技術反哺人性。

最後,我回到住處打開手機,螢幕仍殘留那張「不曾存在」的 2009 年沖繩照片。當我把亮度拉到最大,才看到角落有一條疊影:是這次體驗館門口的人孔蓋。她在提醒我——所有下載,最終仍需落地。

如果你也準備好面對水瓶阿飄的邀請,記得先問問:你願意割讓哪一格記憶,交換一次宇宙級的共鳴?這場交易,在 5G 覆蓋下,只需要 17 分 34 秒,就能瞬間成交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