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天秤選餐廳的內心小劇場:從糾結到心累的90分鐘選擇歷程完整揭露
18:00 倒數計時:當天秤座打開Google Maps的那一刻
晚上六點,天秤座的手機跳出「該吃晚餐囉!」的貼心提醒。小美盯著螢幕,Google地圖上星羅棋布的餐廳圖標像是參加選美的候選佳麗,每一個都搔首弄姿地喊:選我!選我!
她先點開一家網美義式餐廳,粉橘調燈光、大理石桌面,菜名都用義大利文,但評論區出現「過度裝潢、餐點普普」;手指一滑,另一家大腸麵線老店,標題寫著「老店50年」,底下卻有人抱怨「環境老舊、禁止拍照」。小美美麗的眉頭開始皺成微積分符號:要氣氛還是要味道?要拍照還是要口碑?
「如果一頓飯討不了所有人的歡心,那豈不是社交崩盤的起點?」
天秤座的大腦瞬間變成UN安理會,各方勢力舌戰:
- 胃覺派:只想吃好吃的,管你風格。
- 社群派:沒拍照等於沒吃過,必須美。
- 省錢派:錢包告急,別衝動。
- 享樂派:難得犒賞自己,氣氛優先!
就這樣,18:05,Google地圖縮放又放大,她仍在同一條巷口徘徊,糾結的光標像找不到出口的靈魂,畫面停格。
18:15 天平傾斜:群組投票的蝴蝶效應
「幫我選餐廳!」小美在三人群組發出SOS,附上三家截圖,配上一個無辜貼圖。不到30秒,群組炸開。
阿中用語音訊息狂推日式燒肉:「我跟前女友吃過,肉質真的狂!」瞬間投下震撼彈——「前女友」成了地雷關鍵字。阿花淡定打字:「但燒肉很吵耶,長髮會吸油煙。」小美摸摸今天特地捲好的浪漫大捲,瞬間聯想到自己被燒肉味沾滿,拍照全毀的悲劇。
群組投票票數分分鐘變成2:1:2,平手!天秤座最怕的場景發生:「意見分歧=有人不開心」。小美開始幻想三人見面時的尷尬:
假設我選燒肉,阿花會臭臉全程戴墨鏡?假設我選咖啡廳,阿中會抱怨吃不飽?如果我改天再約,就變我爽約,人際信用破產……
她甚至試圖用「順路性」判斷:誰家在餐廳附近?誰上班比較累?誰最近剛失戀應該被安撫?天秤的大腦宛如開了Excel在做人情損益表。群組訊息閃個不停,每一個跳出的小紅點都在提醒:你的優柔寡斷,即將讓整個宇宙失去平衡。
18:30 美學審判:IG濾鏡下的選擇地獄
#燈光 #桌花 #盤子角度——小美滑到餐廳的Instagram,仔細檢查每張照片的光源。有一家標榜南洋風的小店擺滿乾燥花,但濾鏡過重,小美好怕本人走進去像走進低飽和夢魘;另一家用Le Creuset餐具走歐式鄉村風,卻被負評吐槽「餐點如下圖,份量卻縮水80%」。
她放大再放大,把照片拖進PS色票吸管,觀察桌面大理石紋的暖灰階是否符合今天OOTD的奶茶色針織衫。一旦場景光線太冷,她就開始焦慮:「如果臉色被拍成綠巨人,今晚的限時動態會被截圖嘲笑到明年。」
美感天秤不只衡量餐廳,還自我檢視「我在別人照片裡的模樣」。
她開小帳號悄悄潛進餐廳標籤,搜尋**#ootd #打卡牆**,把陌生網紅的自拍當成形象顧問:
- 坐姿45度才不會雙下巴?
- 要把包包放桌上還是掛椅背?
- 冷氣太強會不會吹亂頭髮弧線?
半小時過去,手機電量從78%掉到22%,她的指尖都在顫抖——這不是單純選餐廳,這是品牌形象對外發布前的最終調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