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雙子Podcast分手秀:call in前任現形——語速3000下的真心拆解術
企畫誕生:為什麼雙子座需要一台「分手廣播電台」?
「我無法只是靜靜失戀,我需要把它說出來,最好配上背景音樂。」——節目開場白
對雙子座而言,分手像一本打開卻永遠讀不完的章回小說。當其他星座選擇封鎖、旅遊或酗酒,雙子則把所有對話剪成48kHz的聲音檔,週而復始播放。他們不只想要痊癒,還想找一百種詮釋方式,證明自己早就釋懷,卻又偷偷留一顆眼淚在耳機裡。
- 雙子的「風」需要出口:把情緒格式化、剪輯、重播,變成可以分享的笑梗,才能確認情緒真的存在過。
- 節目定位:既是療癒,也是表演。call in者像客串演員,前任是最大反派或瞬間洗白的彩蛋。
- 深夜時段黃金理由:月亮在雙子時,水星還醒著,理智與感性切換頻率比Wi-Fi還快。
節目流程:從「音效鍵」到「空氣突然安靜」的7分鐘
- 0:00–0:30:雙子主播的OS雙聲道開場,一秒嗨、一秒沉。背景樂是Lo-fi配合心跳BPM加速。
- 0:30–2:00:匿名call in。來賓代號「水星逆行001」,說要打給「離開三年的射手前女友」。
- 2:00–4:30:實況查證。雙子光速翻閱留言區,列出三條對照組:
- 射手座曾說「旅行是生命的氧氣」,卻在分手後定居台中。
- 公寓退租那天,對方只留下一盆仙人掌與紙條:「我很自由,但妳別再聯絡。」
- 兩週前IG限時動態出現新對象的背影,標註地點恰巧是前任說「不去」的北投圖書館。
- 4:30–6:00:瞬間靜音。主播故意讓空白三秒,逼出call in者的咳嗽、嘆息或哽咽,製造沉浸。
- 6:00–7:00:雙子金句回馬槍:「你放不下的不是射手,是當時相信永恆的自己。」現場刷一排哭臉emoji。
前任來電風雲錄:三位真實投稿者的高能對話
主播:「天秤的猶豫是怕把話說死,但你已經說活七次,要不要兌換集點?」
他以為是和平分手,其實是雙子蓄謀已久。通話裡天秤終於承認「我不敢跨越那0.5公分握住妳的手」,背景混著捷運關門逼逼聲。耳機另一端的雙子主播笑了音爆:「0.5公分?我看是半個銀河。」
- 分手矛盾:天秤追求表面和諧,雙子早已把衝突寫進逐字稿,只是沒人願意按下「開始爭執」鍵。
- 主播妙回:「天秤用曖昧拖延,雙子用插科打諢逃脫,結果你們演了兩年默劇。」
巨蟹用哭腔痛訴前任的「一日千訊息、隔夜已讀不回」,主播順手按下回鈴聲:嘟嘟嘟——「喂,巨蟹小姐,妳知道雙子一天不講話會缺氧嗎?」
巨蟹給的是24小時的家常便飯式關懷,雙子要的是分鏡跳接的刺激。最後巨蟹怒吼:「我只是想穩穩地愛你!」雙子主播幽靈回答:「我必須先穩住我自己的亂流。」全場彈幕刷滿「扎心」二字。
「感情不是K線圖,別用績效檢討我們的過去。」主播一句話讓摩羯啞口。
摩羯拿Excel羅列雙子的「情緒波動成本」、「曼陀羅計畫失敗率」。雙子主播一句「那你有把幽默列入資產負債表嗎?」全場大笑。兩分鐘後,摩羯按掉通話,留言:「我輸給一句冷笑話。」
星座性格風場解析:為何雙子跨不過「最後一次道晚安」?
- 語言成癮:把說再見拆成12種版本、6種腔調、3段BGM,逼自己相信第13種就不會痛。
- 多重人格協商:腦中住著理性主播與情緒小劇場,誰先搶到麥克風就主導結局。
- 社交驗證循環:程式碼=
如果([被按下like]>1000) then 痊癒=True else 重播()
。
雙子座用1000次通話確認自己單身,再用1001次確認自己真的失戀。
星座 | 在節目留言最常見句式 | 功能 |
---|---|---|
獅子 | 「跟我分手的人一定後悔」 | 煙火式自我療癒 |
處女 | 「其實那通電話可以剪0.3秒」 | 技術性校正傷口 |
雙魚 | 「我哭了,我好了,我又哭了」 | 情緒EMI重播機 |
水瓶 | 「這是社會實驗吧?」 | 跳脫圍觀者視角 |
結果發現:最會call in的是固定宮(金牛、獅子、天蠍、水瓶),因為他們想為過去劃句點;最常被call in的,居然是雙子本人——他們扮演前任,也扮演講述人,自導自演一齣迴圈悲劇。
心理師來賓的回饋:剪輯後的情緒真能痊癒?
心理師Eva在EP37加入連線:「把故事說出來,就像把苦膽汁借別人的杯子盛,喝完記得還杯子。」
- 好處:
- 雙子透過「公開審判」降低內咎:群眾的哈哈笑成了情緒稀釋劑。
- 匿名性讓call in者練習「剝洋蔥」:說出口的瞬間,才發現最內層是恐懼,不是愛。
- 風險:
- 穩態錯覺:「只要持續更新,就代表我還在前任的故事裡有角色」→ 造成漫長拖戲。
- 強迫性比較:留言區的「我前任更渣」讓悲傷變軍備競賽,失去原始痛感。
Eva建議:播完後48小時內,主持人帶領進行「Heartbeat Meditation」——讓心率回歸自己,而非彈幕按鈕。雙子主播聽完只回一句:「這集剪進bonus,記得按愛心!」Eva翻了巨型白眼,彈幕瞬間爆炸。
給還放不下的人:三招把傷口剪成亮片的自救指南
把與前任的對話匯出,分類為「笑場」、「沉默」、「轉折」,再寫一段雙子獨白當旁白。從編劇角度剪輯結局,允許自己大哭三場,但限定時間:一次15分鐘,如同告訴大腦「有鬧鐘的淚水比較安全」。
用語音備忘錄錄下自己的問題與回答,雙聲道對話黏成一支「自我分身Podcast」。例:
A面:「你為什麼放不下?」 B面:「因為我以為故事未完。」 隔天回聽,若突然覺得台詞很尷尬,就代表距離痊癒又靠近一格。
第1階:僅自己聆聽錄音,確認情緒標籤。 第2階:匿名貼文,接受陌生人emoji回應。 第3階:對信任的朋友公開細節,獲得真實擁抱。 第4階:與前任面對面說出最終的Thank you & Goodbye,不再需要麥克風。當你願意讓真相裸奔,剪輯刀終於可以收起。
最後的彩蛋:節目片尾曲永遠是孫燕姿《風箏》前八小節,因為雙子主播相信:風箏飛得再高,線在誰手上已經不重要了;畢竟,風才是答案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