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水瓶AR尋貓啟事:天梁星掃街找出失戀線索
失蹤的貓與失戀的心:水瓶座的AB面人生
水瓶座的夜晚,總是特別漫長。凌晨三點,她在台北東區的小套房裡,看著手機裡最後一張合照——那隻名叫「星塵」的橘貓,蜷縮在分手那天的行李箱上,眼神比主人還倔強。
「我們分手,是因為你總是給人一種距離感,就連星塵也學你。」前任留下的字條,像一把鈍刀。
水瓶座擅長理性,卻在不該理性的地方丟了盔甲。星塵失蹤後,她才發現原來自己不是冷漠,而是只懂得用距離保護溫度。於是,她做了一個連自己都覺得荒謬的決定——用AR技術打造「虛擬星塵」,讓它能出現在市政、路口監視器或巷口超商的畫面裡,讓所有人幫忙「認出」那隻可能是流浪的貓。
- 她複製了星塵的毛色與爪痕,建立了3D模型
- 她把模型上傳到AR平台,邀請市民打卡回報
- 她用Google街景搭配擴增實境,掃街尋找每一個可能的轉角
她不是不相信奇蹟,而是相信科技可以容納奇蹟。
天梁星的掃街密令:命理知識如何轉化為行動劇本?
「天梁屬土,化蔭,主解厄為福。」她翻出父親留下的紫微斗數筆記,裡頭用紅筆圈住了她的命宮:天梁坐落寅宮,命帶「天刑」與「天月」。註解裡寫著:天梁見天刑,刑而後福;見天月者,必見暗夜之溫柔。
她把這段話拍照轉成QR Code,貼在尋貓公告上,標題打上:
「如果你是天梁,你懂失去的滋味。」
沒想到,真有一位穿棉麻外套的中年大叔尋來。他說自己是「天梁坐命」,半年前也丟了一隻黑貓,後來在龍山寺後巷相遇,貓已經成了街貓頭目。「牠忘了我,但我認出了牠的眼睛。」大叔拍拍她的肩:「天梁的上半生都在練習告別,後半生都在學習重逢。」
她把大叔的故事做成Podcast,配上貓叫聲取樣與深夜捷運播音,節目名就叫《天梁夜行》。三天內,收到47通留言,其中一條是她前任:
「星塵可能在我媽家附近的菜市場,影片裡背景有同一家豆花店,店招的字還是一樣歪。」
AR擴增實境的街景彩蛋:路人的一隻手,貓的另一條尾巴
她把大叔提供的線索輸進Navionics地圖,重新計算「貓的可能活動半徑」,並用Unity引擎在東門市場的360度街景裡插入了一隻虛擬橘貓——尾巴沾了一點石灰粉,就像星塵每次翻牆回來後的狼狽模樣。
她邀請咖啡廳老闆、早餐店阿姨、公園溜狗的學生一起掃碼,在各自的手機裡看見那隻橘貓坐在不同攤位、不同時段。路人與貓的重疊,變成社交媒體上的小型奇觀。
有人拍了影片:攤販老闆舉起蚵仔煎鏟子,正好擋住虛擬貓的耳朵;小學生興奮大喊:「牠在這!」但伸手一抹,手只穿過空氣。這段影片在TikTok累積了12萬次播放,留言區出現一條關鍵線索:
「我昨晚也看到這隻貓,尾巴掛著紅色毛線,像被牽著走,方向是永康公園後面的榕樹底。」
她立刻騎Ubike衝往永康公園,手機鏡頭對準那棵百年榕樹,心跳像GPS定位那樣一格一格收斂。然後,她聽到一聲微弱的——「喵」。
找到貓之後,才發現找的是自己:解密失戀的情緒集成
星塵蜷在榕樹的樹洞裡,身上綁著一段紅色毛線,尾巴還沾著爆米花屑。她把它抱進懷裡的瞬間,貓打了個哈欠,眼神像剛睡醒的哲學家。那一刻,她才發現,真正失蹤的不是貓,是她願意相信「可以被找到」的自己。
她把貓帶回家,打開冰箱,裡頭還有前任最愛的芋頭冰淇淋。兩人分手那天,前任說:「你總是用科技找答案,但從不看螢幕外的人。」如今她懂了——AR可以放大畫面,卻放大不了孤獨。
她重新剪輯了尋貓影片,最後放上她與星塵重逢的畫面,背景音樂換成了前男友最愛的落日飛車。她留言:
「科技幫我找到了貓,但我還在等你。」
出乎意料,前任按了愛心,而且私訊:「對不起,我也還在路燈下等月亮。」天梁的福報,在於它並非逃避傷痛,而是學會在傷痛中行走,沿途拾起能照亮下一個路口的光。
夜深了,她抱著星塵,在手機裡刪除了虛擬橘貓模型。她不再需要替身,因為真實的溫度已經回來,而她也學會不再假裝堅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