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雙子Podcast廣告業配談價心機:一句話多賺三萬與節目翻身術

分享
2025-08-21

雙子座的字數武器:資訊堆疊+轉折修辭

雙子座的腦像切換頻道的電視機:每切一次,就多帶來一則訊息。這種配置在談廣告價時是一種超能力,因為廣告主最怕的是「性價比未知」。

節目報價五萬時,雙子Podcaster會說:「除了口播60秒,我可以加碼 IG 限動一篇貼文,再送節目剪輯精華,最後那段精華還能被業主拿去二創剪成 TikTok 廣告,整體曝光至少七十五萬次。五萬是打包價。」

在極短時間內塞進三件事:

  1. 外部價值疊加(社群、二創、協同行銷)
  2. 把單價稀釋成 CPM,感覺瞬間變便宜
  3. 採取打包語氣,減少對方逐一砍價的機會

對方一聽,腦袋自動把五萬除以七十五萬,算出 CPM 竟是 0.066 元 ——這比起其他節目低得離譜,自然閉嘴乖乖簽約。字「多」不見得是廢話,而是把錨點拉高、再疊床架屋,讓價格看起來超值。

一句話的錨點魔術:先給高期待再吐優惠

高階改寫範例:當業主說:「預算三萬跑整檔可不可以?」

多數人先自我降價:「那我們做短版口播,減少頻率?」這是把主動權交出去。

雙子的回覆示範:

「三萬啊⋯其實我們做過很多**(列舉兩個巨頭品牌)的案例,他們都是用八萬跑完整方案才有效果;不過我觀察你們品牌調性與我的聽眾屬性匹配度 92%,我願意為你們開一個『試水溫專案』:維持完整口播+剪輯+社團提及,價格直接壓回 魔法數字 五萬,而且我給你保留兩週內追加曝光八折**的權利。」

拆解語順:

  • 先提到高標:八萬(塑造門檻)
  • 再植入匹配度:92%(建立獨特感)
  • 最後放出專案優惠:五萬(看起來砍了37%)

這一句話完成三件事:

  1. 讓對方覺得自己 VIP 到被選中
  2. 承諾完整方案不像在打折
  3. 悄悄埋追加銷售(二週內八折)

業主的心理帳戶瞬間從「三萬行不行」變成「五萬撿到八萬又享升級」,對方甚至會反過來給你一頓彩虹屁:「雙子就是靈活!」

假裝不確定,創造同仇敵愾的劇場

雙子最可怕的一招:把砍價轉成一起想辦法。

當業主開口壓價:「預算只有三萬五,剩下的要靠 KOL 折扣補。」

雙子的回應是打團體仗:

「我完全理解行銷預算卡死有多痛,我那時候幫某某酒商做整合也是卡在四萬。後來我們一起把所有周邊曝光資源攤開來算:我的節目、對方 IG、再加一個小紅書筆記,混在一起包裝成『城市聲音地圖』活動,節目端保留一分鐘深度訪談,酒商拿到了 30 秒形象片。案子最後實際開出去六萬,但他用小額分兩次付,第一次三萬五,聽起來沒破預算。我們也來把手上資源攤開,看能不能把三萬五拉出一樣格局?」

這段話的魔法⽣效點:

  • 分享切身案例(自己做過)
  • 用「我們」而不「你」(站在同一戰線)
  • 拉出第三方作證效果(成功案例背書)

業主一聽到「城市聲音地圖」這種花俏名字,注意力被轉移到「共創」而非砍價,最終還是乖乖把錢掏出來。

雙子的高明在於:永遠不當鬼,也不當神,而是當隊友。壓價的人最怕變壞人,但一進團體劇場,大家就被 HOLD 在同一劇本裡。

心理錨點+時效壓力:今天簽就鎖檔期

「本週四晚上我背靠一檔親子品牌,同行忌諱排隊,我願意把那段 PRIME TIME 讓給你。」

這句話一次啟動兩種心理機制:

  • 稀缺性:PRIME TIME 只有一個位置
  • 損失厭惡:如果今天不搶,就給競品

雙子會把「價格條件」跟「時間條件」綁在一起陳述:

「我給你特價六萬整檔,等於打了九折;但必須今晚八點前回覆,因為我要明早排播 EXCEL,如果超過時間,剩下檔期就按原價走。」

這種組合拳術語在學理上叫「捆綁錨定」。因為對方的大腦會將「錯過九折」與「內疚感」畫上等號,進而快速做決策。

雙子口語故意營造的緊迫感有三道保險:

  1. 客觀理由:播單排程
  2. 風險提示:給競品
  3. 倒數氣氛:今晚八點

很多業主在被這一串轟炸之後,腦海裡已經開始出現:「現在不簽可能後悔一個月」的幻覺。一旦簽下去,他們甚至會在群組裡炫耀:「我搶到 PRIME TIME!」 於是,雙子一句「今晚八點前」就成功把原價抬到的數字,優雅塞回口袋。

實戰 Q&A:最常見的四個反殺問題,讓客戶說不出砍價理由

Q1:「三萬元預算真的不能再高了!」

回應:「我幫你算了一次:如果三萬元買短版口播,聽眾黏性其實比長版低,等於付三萬卻換七成成效;我們折衷,給你長版卻拆三期上架,再送一期 IG 直播,分攤每個月心跳一萬,成效直逼五萬。」

Q2:「我們品牌很小,還沒有 KPI 成效保證。」

回應:「小型品牌更需要話題槓桿,我把你擺進『新創團隊專題月』裡,旁邊都放募資成功案例,借力打力才能一次就爆。給我心裡期待七萬,因為你跟大品牌共用框架,形象瞬間放大。」

Q3:「業配太貴,不如自己下 FB 廣告?」

回應:「FB 廣告需要二次傳譯,怎麼講都還是廣告;Podcast 是主播親口代言,聽眾信任值+70%,投報比完全不同;我拿實際試算表給你看,FB 轉單 CPA 約 230,而 Podcast 只要 87。」

Q4:「之前跟別家用四萬元成交,為何你家比較高?」

回應:「拿奶茶與精品咖啡比價沒意義,對方四萬元給你可能只有三十秒,我給品牌整合方案一分鐘+二次剪輯再製+聽眾互動,單純比價反而吃虧。我們用同樣素材去跑 A/B Test,這週內給你數據報告,好不好?」

雙子Podcaster的鐵律絕不直接降價,而是提供「加值」;不駁斥對方,而是用演算與案例讓對方自己閉嘴。 把「砍價」轉成「一起把餅做大」,價格就上不去也下不來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