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射手「護照封印」30天:零旅行戒斷症候群全紀錄

分享
2025-09-09

Day 0:把護照鎖進防潮箱前,我為什麼要折磨自己?

「自由是空氣,一旦缺氧就會焦躁。」——射手座的內建座右銘

這場實驗的起因,得從一張醫院的健檢報告說起。連續三年,我的年假天數永遠歸零,護照蓋滿出入境章,身體卻亮紅燈:胃食道逆流、自律神經失調,還有長期睡眠片段化。醫生淡淡一句:「你先讓自己『靜止』30天看看。」當下我愣住,這簡直像對魚說「別游泳」。我,太陽射手、上升射手,連作夢都在趕轉機,要我零移動?

於是我把護照、行李箱鑰匙、登機箱全都交給室友保管,像戒毒者把剩餘毒品交給家人。當晚,我把IG限動精選命名為「封印日記」,開場白寫著:「這不是壯遊,是壯烈。30天內不出縣市,每天記錄戒斷反應。」

  1. 護照放防潮箱,貼上「11月30日再見」便利貼
  2. 把行李箱塞到衣櫃最上層,眼不見為淨
  3. 刪除Skyscanner、Google航班小工具

做完這些,我瞥見房間牆上那幅世界地圖,三十根彩色圖釘標示去過的城市。像被潑冷水:原來旅行不是興趣,是我用來證明活著的證據

Day 1-3:多巴胺斷崖,身體開始抗議

早上七點,生理時鐘準時喚醒,夢裡我在曼谷排隊買椰子冰淇淋。睜眼瞬間,理智喊「你沒有飛機要趕」,身體卻已自動走到衣櫃前抓外套。那一刻,我深刻體會「肌肉記憶」比大腦誠實。

我試圖用「市區爬山」取代登高,搭公車到象山,卻在登山口發現自己沒帶護照——原來我把健行也當成出境。那種落空感像被拔掉充電線的手機,電量一格一格往下跌。

項目Day1Day2Day3
焦躁指數897
睡眠時數4.5h4h5h
無目的滑機票APP次數172312

第二天深夜,我無意識打開電腦查「台北→首爾」機票,看到TWD3,999的紅眼航班,差點刷卡。還好室友衝進房間按住我的信用卡,像阻止醉漢開車。他說:「你眼神根本變態。」我苦笑,原來旅行成癮與購物成瘾共振:付款瞬間就是多巴胺高峰

第三天我把焦慮轉為書寫,列出「為何非得離開」清單,驚覺裡頭藏著逃避:工作瓶頸、家人期待、感情空洞。飛行讓我暫時抽離,「出境」等同「出戲」。當移動被沒收,內心爛攤子終於現形。

Day 4-10:替代方案大亂鬥,誰能安撫射手靈魂?

我向公司請了特休,但把假期用來報名潛水理論課。沒有海,至少讓耳朵習慣壓力變化。講師放著菲律賓海底影片,我盯著螢幕居然泛淚——原來我想念的未必是遠方,而是被遼闊包圍的感覺

接著我嘗試把城市變成異國:

  • 早上四点去漁港模仿北海道拍賣
  • 用西班牙口音向早餐店老闆點「Olé蛋餅」
  • 用拍立得拍下巷口洗車場,設定標題「 Havana 霓虹」

搞笑之舉卻意外讓大腦產生「新鮮錯覺」,焦慮值從9下降到5。心理學稱為環境豐富化(environmental enrichment),只要刺激夠新奇,大腦會誤以為你正在探索。

我給自己設一條「捷運環狀線走讀」路線:每站下車騎YouBike蒐集一個故事。第一天在橋下遇到流浪吉他手,他說年輕時也去過烏托邦,回來發現「家鄉才是外星球」。那句話像暗器刺中我——也許我不斷旅行的原因,是害怕面對自己成了故鄉的陌生人

夜裡我把這些對話打成Podcast,取名《封印者的聲音履歷》。沒想到上線三天衝到排行榜前20,留言區冒出大量「偽旅人」:有人因疫情斷航、有人存款見底被迫停止,也有媽媽把護照鎖進保險箱。我第一次體會,原來我並不孤單,只是大家用不同方式尋找降落傘

Day 11-20:內在火山爆發,被迫面對射手的陰影面

到了第二週,我不再焦躁,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無力。早上醒來盯著天花板,腦海冒出「乾脆消失」的念頭,但不是想死,是想人間蒸發。射手座的陰影面在此時現形:

  • 逃避承諾——因為停留意味可能錯過更好風景
  • 過度樂觀——用下一次啟程掩蓋當下裂痕
  • 情緒淺碟——快樂很澎湃,悲傷卻裝得很滿

我翻遍心理學書,發現這是典型的「行為成癮戒斷期抑鬱」。當高速刺激突然歸零,大腦獎賞系統會反向抑制,叫人做什麼都提不起勁。為了自救,我開始「書寫儀式」:每天凌晨對著世界地圖冥想10分鐘,然後在紙上寫下「此刻我願意停留的理由」。起初只能擠出三行,後來增加到整頁,內容從家人、健康的胃,到巷口新開的豆花店。

我把這段低潮PO在IG,意外收到多年旅伴阿樹的訊息。他說:「其實我去年就停了,因為發現自己把風景當成止痛藥。」我們相約視訊,共享螢幕翻看十年前的東南亞照片。那些笑到失焦的臉,背後是失戀、補習班倒閉、家人罹癌。原來我們邊走邊抹泥巴,以為世界很大,大到可以稀釋疼痛,回過頭卻發現疼緊跟在影子後面

那一夜我哭到鼻塞,卻也第一次誠實:旅行對我而言不只是冒險,更像睡前抱的被子,沒有它,我擔心噩夢找上門。可被子再暖,也無法替我過日子。

Day 21-27:把「探索」內化,練習在零公里處冒險

第三週,我把焦點從地理轉向「人」。射手座的雷達向來對「差異」敏感,我決定把這項天賦用在身邊:

  • 採訪阿公年輕時逃學看歌仔戲的路線
  • 與緬甸街雜貨老闆娘學做茶葉豆
  • 參加一場同志伴侶的家中婚禮

每到一處,我都帶著「第一次降落」的心情:先閉眼聆聽氣味,再睜眼記錄色溫,最後用錄音筆保存對話。回家後把素材剪成3分鐘「微旅遊」影片,上傳到社區共有雲端。沒想到阿公看到影片,主動帶我去他藏了七十年的「秘密防空洞」——現在變成貓咪棲地。我踏進去那刻,心臟狂跳,彷彿在巴拿馬發現未標記的峽谷。原來未知不只在遠方,也在長輩皺紋的縫隙

我把家附近三公里畫成九宮格,設定「每日一格」任務,並用emoji當主題:

  1. 🍜 發現隱藏麵攤
  2. 🌳 找出樹齡超過五十的老榕
  3. 📚 交換一本書給陌生人
  4. 🎶 錄下街頭無伴奏合唱

執行時我刻意「迷」路,把手機放口袋,光靠太陽方位判斷方向。這讓我想起在撒哈拉短暫走失那晚,北斗七星像指北針;如今我在城市叢林,也學會認冷氣水塔剪影。射手座的探險魂,終於在家門口得到餵養。

Day 28-30:封印解除前,我還想離開嗎?

室友把防潮箱鑰匙交回我手上,說:「你可以訂機票了。」我卻沒有預期興奮,反而把鑰匙放進抽屜深處。這反應連自己都嚇一跳。

我開始盤點這30天得到的「非里程」收穫:

  • 胃鏡結果:食道發炎痊癒,晚上不再火燒心
  • 存款:比出行季節多存了六萬元
  • 人際:與家人通話時數比去年全年還多
  • 創作:完成12集Podcast、拍攝90分鐘素材、寫了三萬字書稿

這些都是過去吃不下的「慢效益」,被高速移動時遠遠甩在跑道之外。

我打開護照最後一頁空白,用鉛筆寫下:「親愛的,謝謝你載我飛過六十五萬公里,但我終於明白,距離不是唯一量尺;心的疆域,可比太平洋更大。」寫完,我把護照收回抽屜,決定繼續封印——不是被迫,而是選擇。我計畫用省下來的機票錢,在家鄉開一間「城市探險沙龍」,帶更多人閉眼睛聽腳步聲,在零公里處練習飛行。

如果你也是靠機場噪音才能入睡的旅癮者,記得:

  1. 旅行的意義從來不是公里數,而是「被看見」的感動。
  2. 當移動變成止痛藥,暂停才是手術。
  3. 世界很大,但把眼前人看進心底,需要更大勇氣

我把30天紀錄整理成電子書《零公里壯遊》,開放免費下載。願我們都能自帶機翼,無論在哪,都能朝未知起飛——即使下一個未知,只是轉進隔壁巷子的豆香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