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水瓶「寶特瓶火箭」DIY:陽台發射鄰居報警也無悔

分享
2025-09-09

為什麼水瓶座總愛把陽台變發射台?

警告:以下內容可能導致社區群組出現「誰家又在放煙火」的洗板。

水瓶座在星座圈被稱為「理性中的叛逆份子」,他們不只需要知道火箭公式,還想親身驗證牛頓第三定律能不能在自家陽台重現。當別人忙著種花花草草,水瓶已經把盆栽移開,騰出一條「發射跑道」,並在心裡默念:「只要能順利升空,鄰居報警也算功德一件。」

這種「我先做了再說」的特質,讓他們在蒐集寶特瓶、打氣筒與廢棄電線時,完全進入科學家瀕臨諾貝爾獎的亢奮狀態。對於水瓶而言,成功發射不只是看見瓶身在空中劃出完美拋物線,更是印證腦內藍圖的爽感;至於樓下管理員的哨子聲,那是額外的鼓掌效果。

因此,這篇教學不只是手作,更是一份水瓶座專屬的實驗精神宣言:做好風險評估、備妥安全距離,便能在都市叢林裡,合法(可能遊走邊緣)地實踐太空夢。

材料清單:把回收桶升級成發射基地

1. 一個 1,250 ml 的寶特瓶——主角機體

  • 挑選汽水瓶而非礦泉水瓶,加壓承受度更高。
  • 瓶身需無刮痕+無變形,才能避免空中解體。

2. 打氣筒或腳踏車打氣機——靈魂引擎

  • 建議使用腳踏車專用打氣筒,壓力表至少可到 60 psi。
  • 若你想體驗「手按式瞬間爆發」,可用球針+橡膠塞改裝,但危險係數升級,請三思。

3. 橡膠塞與氣針——密合關鍵

  • 橡膠塞直徑需略大於瓶口,靠膨脹力達到密封。
  • 中央鑽孔讓球針穿過,孔徑剛好卡住針身才不會漏氣。

4. 魔鬼氈、紙板、彩色膠帶——美學與穩定

  • 尾翼用珍珠板或瓦楞紙裁剪,對稱貼上四片,減少空中翻滾。
  • 想讓鄰居先被色彩驚豔再被聲響嚇到,就用螢光膠帶纏繞瓶身,夜射更炫炮。

5. 水量與發射台——推進劑與導軌

  • 水量 1/3 黃金比例,太少推力不足,太多高度受限。
  • 發射台可用三腳架+PVC 導管,讓火箭先沿導管衝 30 cm,再脫離自由飛行,降低亂飄機率。

把以上材料備齊,你就能在十分鐘內完成彈體組裝。記得先在客廳乾跑測試氣密,再去陽台挑戰天空,否則第一次就炸得滿地濕,會被家人強制回收實驗資格。

step-by-step 製作:從密封到發射一次到位

用 3 mm 電鑽在橡膠塞中心垂直慢速穿孔,避免塞子裂開;把球針從細端穿入,留下氣孔在粗端外側,完成單向進氣閥

把寶特瓶放在秤上,注入約 400 ml 自來水;若想追求極致,可改用冰水降低水蒸氣壓,推進效率提升 5 %——這就是水瓶的強迫症優化學。蓋上已裝針的橡膠塞,壓到最深處,聽到「啵」一聲代表氣密初步過關。

把珍珠板裁成 4 片5 × 8 cm 直角梯形,用雙面膠對稱貼在瓶身後段,翼面與瓶軸平行;若怕脫落,外圈再纏三圈彩色膠帶,兼具補強與炫彩功能。

取一根內徑 2 cm、長 30 cm 的 PVC 管,用 L 型鐵片鎖在木板底座;底座再放 5 kg 啞鈴片當反作用力錨點,防止高壓瞬間把整組器材噴下樓。這是保證不砸到樓下紅燒牛肉麵外送員的良心設計。

把打氣筒扣上球針,請一位朋友扶穩火箭,你開始慢速打氣;壓力表到 50 psi 可保底三層樓,60 psi 以上可挑戰五層樓,但風險係數同步上升。當你聽到塞子與瓶口間傳出「嘰嘰」摩擦聲,代表臨界點已到,迅速拍手倒數:「3、2、1──放!」

伴隨「嘶啪」水霧爆炸聲,寶特瓶火箭沿導軌竄升,拖著水花在空中劃出透明拋物線;那一刻你會明白,手作與科學交融的震撼,遠超手機裡任何一款療癒小遊戲。

安全守則與鄰居公關:如何不被報警又能盡情試射

1. 場域選擇

  • 最佳時段:平日白天 10 點至 16 點,管理員多半在巡大樓,比較不會上來關切。
  • 風向確認:風速超過 15 km/h 就暫停,否則火箭會飄到對面陽台,讓阿伯以為外星飛船入侵

2. 防護裝備

  • 發射者必戴護目鏡,避免高壓水花噴射傷眼。
  • 樓下地面鋪紙箱或舊床單緩衝,降低落地聲響,也保護瓶身在第一次試射後能回收再用

3. 噪音公關學

發射前先在社區群組貼訊息:「今日下午 3 點進行科學教育實驗,預計間歇性水聲 30 分鐘,敬請見諒。」把DIY 美化為教育,住戶接受度瞬間飆升;若有人好奇,你還可邀請他們把小孩帶上來觀看,把抗議變粉絲

4. 失敗處理

若火箭空中解體或塞子過早噴掉,千萬別急著探頭往下看;先靜候 5 秒確認無碎片墜落風險,再快速收拾殘局,並在群組致歉:「實驗數據已記錄,會優化下一發。」展現負責態度,通常能獲得鄰居「再接再厲」的鼓勵貼圖。

5. 法規底線

根據現行《社維法》與《民航法》,非火藥推進之火箭 DIY 並未明令禁止,但若造成他人財損或驚嚇,仍可開罰。故發射高度超過 5 層樓、或想挑戰 100 psi 以上,請移師河濱公園或學校操場,以免真的被報警,教育美意瞬間變社會案件

進階玩法:雙節分離、降落傘與 LED 夜射

雙節分離機制

當基礎單節火箭已經滿足不了你,可剪裁第二只 500 ml 瓶作上節火箭,用磁簧開關+橡皮筋連接;起飛 1 秒後,下節水推力衰減,磁簧鬆脫,上節靠殘壓繼續攀升,總高度可再 +50 %。此設計精髓在於「延遲分離」時機,需反覆調整磁鐵吸力與橡皮筋張力,失敗個七、八次稀鬆平常,這正是水瓶座「不服輸」的浪漫。

微型降落傘

把一次性雨衣裁剪成 40 cm 圓形,邊緣穿 8 條棉線匯聚到中央,再塞進上節火箭鼻錐;當火箭到達頂點速度歸零,內部小型彈簧會推開鼻錐,降落傘隨即張開。看著自製傘花悠悠降落,你會瞬間理解NASA 工程師為何要對 splash down 鼓掌落淚。

LED 夜射秀

在瓶身纏繞 3 V 銅線 LED 燈條,電源用鈕扣電池包覆在防水膠帶內;夜射時,霓虹水柱拖著流星尾巴衝上天際,保證社區居民先喊「哇!」才想起要報警。若想再招搖,可把 LED 設成連續閃爍模式,搭配手機長曝光拍照,你能收穫一張自製火箭光軌的社群封面照,按讚數突破以往

數據追蹤

最後,在手机安裝免費錄屏雷達測速 APP,對著發射軌跡錄影,可估算初速與最大高度;學術一點的,能開 Excel 紀錄壓力值、水量、仰角與實際高度,用數據餵養下一次改裝。這整條「發射→回收→優化→再發射」循環,正是水瓶理性靈魂的最高愉悅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