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水瓶NFT創作:幾次上鏈才賣出首件?

分享
2025-09-13

水瓶座叛逆魂:為什麼選擇NFT而非傳統畫廊?

當畫廊老闆對我說「這個風格太前衛,台灣市場吃不下」時,我心裡的水瓶座雷達瞬間嗶嗶作響。

身為太陽水瓶、上升雙子,我天生受不了「被框架」。傳統藝術圈像一個層層關卡的老派俱樂部:送件→等審核→被抽成50%→還得配合策展人把作品解釋成「符合市場口味」。我畫的是賽博龍族與被數據綁架的人類,這種題材在實體畫廊眼裡根本「賣相差」。

  1. 24小時不打烊的全球市場

    • 我的目標藏家可能在東京捷運、柏林夜店或紐約地鐵,不再受限台北某條巷子裡的週末開幕酒會。
  2. 智慧合約自動分潤

    • 二級市場每一次轉售,我都能拿到10%版稅,這對被畫廊抽慣一半的作者來說根本天堂。
  3. 社群即策展

    • Discord、Twitter Space 讓我可以直接與觀眾對話,不用透過「評論家」替我背書;市場即論壇,留言即評語

當然,水瓶的實驗精神也讓我想驗證:「如果移除中間人,藝術家能否靠網路原生社群活下來?」於是2022年冬天,我關掉工作室電暖器、打開MetaMask,開始第一次「上鏈」冒險。

13次上鏈血淚史:從Gas飆漲到圖檔消失

第一次上鏈,我選在週末凌晨,聽說Gas最便宜。結果操作到一半,錢包跳出「INSUFFICIENT_FUNDS」——我忘了把ETH換成足夠的「礦工費」。那一晚,我學會了「預估Gas」這個詞,也學會了把「至少0.02ETH存在第二個錢包當手續費」寫進筆記。

第二次成功鑄造,卻因為我把圖片放在免費雲端,三天後連結失效,OpenSea變成醜醜的「404 圖片」。社群有人私訊:「這是新型行為藝術嗎?」我才驚覺「去中心化」不是口號,是連檔案都得自給自足。於是我咬牙刷了Arweave永久儲存,1GB要價6美元,忍痛把4K解析度砍成2K,只為了讓龍族們活得比地球還久。

第三次到第六次,我嘗試不同平台:Foundation需邀請碼、Objkt在Tezos上便宜卻冷門、Mintable免Gas卻像沙漠。每一次上架都是一次心理測驗:「你的作品值得多少懸浮手續費?」我記得第七次把定價從0.8ETH降到0.3ETH,立刻收到匿名訊息:

「降價就是貶低自己,難怪賣不掉。」

我盯著螢幕,一邊是水星逆行般的自我否定,一邊是水瓶理智線告訴我:「實驗還沒完成。」直到第13次,我把作品改成「動態可抽獎」——持有者能解鎖下一系列空投。終於,在一天清晨,手機跳出「Sold」通知,0.45ETH成交,台幣約5萬元。我沒有放煙火,只默默把那一筆 tx 哈希截圖,設成電腦桌布——證明叛逆也有收成

定價、社群、行銷:水瓶思維的三場實驗

我將首發五件作品設定「每日降價2%直到售出」的Dutch Auction,靈感來自水瓶喜歡的「不可預測」。結果發現:

  • 第1天:0.8ETH → 無人闻问
  • 第3天:0.75ETH → 社群開始討論「會不會跌到0.5?」
  • 第5天:0.71ETH → 出現第一位出價者,但只出0.5ETH

我意識到降價曲線過於溫和,買家寧願等待。於是第二輪我改成「72小時內線性掉到0.2ETH」,製造「再不買就錯過」的心理。果不其然,第2件在0.38ETH被秒殺。這讓我體悟:水瓶座喜歡挑戰遊戲規則,但收藏家的FOMO心理更需要「明確截止」的壓力。

我把Twitter當作實驗場,A帳號只發作品預告,B帳號分享幕後Sketch+人生失敗語錄。一個月後:

帳號追蹤數作品導流點擊成交
A320620
B11504302

結論:藏家要的是「陪伴感」,不是高冷美學。當我貼出「第七次鑄造手續費燒掉我半個月房租」的崩潰截圖,反而收到十幾顆愛心與轉推,隔天作品就賣出。原來水瓶的疏離感魅力在Web3行不通,大家想看「人類的瑕疵」。

  • 反向合作:我主動替其他NFT項目畫二創迷因,標註對方官方帳號,只要有一則被轉推,就能帶來破百點擊
  • 空投彩蛋:把「失敗作品」做成GIF,免費發給錢包地址,持有者驚喜變社群大使
  • 即時互動:在Twitter Space開「失敗者大會」,邀請沒賣完的創作者一起哭,結果最高同時300人上線,我得到三次媒體報導

這三招花不到0.1ETH,卻讓第13次上架達到7萬次瀏覽。行銷預算不是唯一解答,故事頻率與真誠度才是水瓶最擅長的武器。

第一次成交後,我學到的五個殘酷真相

  1. 成交只是開始,不是結局 我以為0.45ETH入袋就能開香檳,卻發現二級版稅要等我設定的10%真的有人轉賣才收得到。三個月過去,那幅作品在二級市場0成交,等於我只拿到一次性收入。原來流動性≠現金流,我開始思考下一批作品要留20%自行回購,製造二級熱度。

  2. Gas可以吃掉你80%利潤 當ETH飆破4,000美元,單筆手續費高達0.08ETH。我興奮地提領收益,卻被合約互動+轉帳前後燒掉近1萬台幣。現在我只選以太坊側鏈或Layer2做新項目,主網留給最高單價作品,利潤率瞬間從30%拉回65%

  3. 社群掌聲≠實際購買力 我曾有篇推文獲得1.2萬顆愛心,卻只帶來2個出價。後來我才懂,按愛心免費,出價要真金白銀。於是我把「愛心數」從KPI移除,改用錢包地址訂閱名單當指標,轉換率從0.01%爬升到2%

  4. 平台規則一夜變天 OpenSea把強制版稅改為可選項,等於我原本10%收益可能歸零。那天我見識到Web3的「去中心化」≠政策穩定。我立刻把作品同步到Blur、LooksRare、Element,用多平台對沖降低被單一市場綁架的風險。

  5. 稅務局比你更信任區塊鏈 我以為加密貨幣「匿名」就能躲稅,結果交易所KYC早已把資料交給國稅局。去年我老老實實申報0.45ETH為營業收入,被補稅加罰15%。真相是:區塊鏈不可逆,但報稅也不可躲。今年我成立有限公司,把創作成本、設備折舊都列進去,淨稅率從20%降到5%。成交的喜悅只有三秒,會計報表才是長久浪漫

給想跳進NFT的水瓶創作者:實用check list

水瓶座最怕重複,NFT最迷人的就是允許犯錯。請把每一次上架視為Alpha測試,而不是畢業展。允許自己:

  • 三個月賣不掉
  • 價格跌到想哭
  • 被社群吐槽到懷疑人生

只要記得寫下失敗原因+改動對策,你就比其他星座更快迭代。

  1. 檔案儲存:<2MB用Arweave,>2MB先壓縮再上IPFS+Pinata免費方案。
  2. 錢包管理:硬體錢包Ledger放30%資產,熱錢包MetaMask放70%日常用,避免一失竊全歸零
  3. 合約選擇
    • 1~3件 → 直接用OpenSea Storefront
    • 10件以上 → 上架前用Manifold Studio自製合約,保留未來升級空間
  • 每週固定AMA:選開放式題目,例如「你買的第一顆NFT為什麼讓你後悔?」讓參與者互相聊天,你只是主持人。
  • 建立Roadmap但保留彈性:水瓶座討厭承諾,但社群需要「未來願景」。我給出三階段迷因圖,每一階段達到50%成交就解鎖空投;既給期待,又保創作自由
  • 設定停損點:如果连续2個月平均日瀏覽<100次,果斷下架重拍或銷毀,不要讓失敗作品稀釋品牌。
  • 至少50%收益轉法幣:台灣創作者要付房租、吃滷肉飯,ETH漲跌與你的創作能量無關。我把售出當下50%換成USDC放交易所理財,利息3%,等於每月被動收入能cover一餐,創作時更不焦慮。
  • 簽章與授權:在作品描述加註「買方僅獲得展示權,不得商用」;使用CC BY-NC 4.0授權模板,減少未來糾紛。
  • 公司化:月營收>4萬台幣就考慮設有限公司,把設備、電費、網拍手續費全納成本,省下稅金拿去買下一台繪圖螢幕

最後,記得把「賣出第一件」當成燃料,而不是終點。水瓶座的天命是把未來拉進現在,NFT只是工具;保持實驗精神,你會發現區塊鏈之城才剛開門,而鑰匙就在你的創意裡。祝你上鏈順利,也別忘了,賣掉之後,真正的創作才剛開始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