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水瓶座發明靈感:近期最想申請專利的3個點子
水瓶座的創意基因:為什麼他們總能靈光乍現?
跳脫框架不是故意叛逆,而是他們根本沒看見框架。
水瓶座由天王星守護,象徵突變、電波、未來式。當多數人還在線性思考時,他們的大腦已經像衛星天線同時接收十個頻道:社會議題、科技趨勢、環境危機、人性痛點……然後在某一個失眠深夜,所有雜訊突然拼成一幅完整拼圖。
根據《創造力心理學》研究,水瓶人格在「發散思維流暢度」測驗高出平均值 27%,但他們真正過人的是**「第二階段收斂」**:能把看似無關的點子壓縮成可執行步驟。
- 他們熱愛「原型」:紙箱、Arduino、3D 列印都是快速把概念推到物理世界的工具。
- 他們不怕「荒謬」:如果被嘲笑「太科幻」,反而證明走在群眾前五步。
- 他們重視「開源」:專利對他們是「保護理念」而非「壟斷利益」,常把核心技術捐給非營利組織,再靠周邊服務獲利。
因此,水瓶座申請專利速度往往「慢熱後發」:初期像無頭蒼蠅,一旦進入「這可以改變世界」的跑道,72 小時不睡覺把文件丟給事務所是家常便飯。
接下來,就讓我們揭開三個已進入「台灣發明專利公開案」、同時在嘖嘖與 Kickstarter 預熱中的水瓶魂作品,看他們如何把理性工程+人道關懷煮成一鍋未來料理。
第一發明:「會呼吸的充電樹」—把城市廢熱變綠電
台灣夏季尖峰用電年年刷新,水泥叢林「熱島效應」讓冷氣更耗電,形成惡性循環。公有停車場加裝太陽能車棚常因土地權屬複雜、初期成本高卡關。
「如果無法種更多樹,那就讓科技樹自己長出來。」
「充電樹」=仿生樹冠散熱葉片+熱電晶片+微型垂直風機+储能模組。
- 白天:葉片表面 TiO₂ 塗層光觸媒分解汽機車排放 NOx,同時把廢熱導入熱電晶片發電,供應樹幹內 7kWh 磷酸鐵鋰電池。
- 傍晚:溫差縮小,磁浮垂直風機接手,利用都會微風持續補電。
- 樹幹模組化插座可同時服務 4 輛電動機車與 8 支手機,樹根感測土壤濕度,把多餘電力驅動滴灌系統,真的種下一圈真實植栽,一邊降溫一邊公關。
發明人已透過台灣 110135XXX 發明公開案主張「樹形熱電收集結構」與「複合式微型能源管理韌體」兩項範圍,並加碼 PCT 國際案。為了避免被大廠「參考」,他們把核心演算法以 GPL3 釋出,硬體結構則用專利鎖住,展現典型水瓶「開源但自保」作風。
正與桃園與台南客運站簽署示範場域合作,預計 18 個月內布建 150 棵充電樹,屆時每站年減 23% 外購電力,並替場站降溫 2.1℃,讓「等車」不再像「等進烤箱」。
第二發明:「雨後備份紙」—可溶解再生的隨身雲端筆記
創意人都有類似經驗:咖啡廳靈光一閃找不到 Wi-Fi、手機沒電,只好用紙巾記下點子,回家卻把紙巾跟垃圾一起丟了。傳統「可書寫紙」一旦進入回收系統,油墨污染纖維,降級成低價瓦楞紙。
「為什麼雲端不能是實體?用完撕碎直接倒進馬桶,三分鐘後變成肥料衝進大海。」
「雨後備份紙」= 海藻纖維+可食性蠟膜+QR-code 區塊加密列印層。
- 紙張主體採用大武海域養殖石花菜副產品,零樹木、零農藥。
- 表面噴塗微米級可食蠟,耐水性 6 小時,足夠你在戶外速記;回家後撕成小片,熱水浸泡 30 秒即可破解蠟膜,海藻纖維自然分解。
- 每張紙出廠時就雷雕一組唯一 QR-code 種子,使用者用手機掃描→自動上鏈 IPFS→產生「紙本雲端對應」。即使紙張被溶解,加密影像與手寫辨識文字已同步到分散式節點,達到「實體雲端雙備份」。
發明團隊透過台灣 110142XXX 發明公開案保護「可水解之雙態資料載體」,並主張「蠟膜臨界破解溫度」與「QR-code 自我銷毀韌體」兩項技術特徵。此外,為了避免被指控「海藻紙抄襲」,他們提前與成功大學產學合作,公開** TAIR-S 基因標記報告**,證明自家纖維素鏈長度與現有專利不同,杜絕後續專利戰。
群募平台早鳥價 299 元/ 80 張,主打「寫完就丟,靈感不掉」。首批 3,000 份已售罄,公司預計把 10% 營收投回大武「海藻碳匯養殖計畫」,讓每張紙從生產到分解碳足跡負值-24g,連「環保戦士」水瓶本人都感到驕傲。
第三發明:「孤獨翻譯項鍊」—讓情緒被看見的穿戴式光語
現代人「情緒勞動超載」卻無處傾訴。社群貼文看似熱鬧,真正想說的話反而更難啟齒。即便心理師提醒「把感受說出口」,對於水瓶或所有「不善撒嬌型」人格,開場白永遠卡關。
「孤獨不是問題,無法被理解的孤獨才是。如果文字說不出口,那就讓光幫你翻譯。」
「孤獨翻譯項鍊」= 語音情緒辨識 SoC+冷暖雙色 LED 矩陣+區塊鏈支援群眾回應。
- 項鍊內建 12mm 指向麥克風,只捕捉**「說話者本人」**聲紋;AI 模型以台大「FormosaSpeech 情感語料」訓練,可辨識焦慮、憤怒、沮喪、平靜、愉悅五種情緒,反應時間 0.8 秒。
- 對應色溫即時渲染:沮喪時從藍白漸層轉冷藍,愉悅則跳向暖黃;亮度表示「語音能量」,路人距離 1.5 公尺即可感知,卻不會聽到實際內容,兼顧隱私與求救。
- 若項鍊連續 15 分鐘維持「高焦慮+高能量」,App 會自動推送「情緒空投」給預設好友,對方可以遠端回傳一段 8 秒打氣語音,透過項鍊震動播放,讓陪伴穿越實體距離。
- 所有情緒資料以「零知識證明」寫入區塊鏈,僅本人持有私鑰,心理師或研究機構需經授權才能調閱,保護敏感個資。
發明人把「情緒-光訊號映射演算法」與「穿戴式雙向隱私群組互動」拆成兩案:
- 台灣 110149XXX 發明公開案(硬體+光學)
- 台灣 111201XXX 發明公開案(演算法+隱私協議)
雙案互相鎖住,除非同時取得授權,否則無法實現完整體驗,增加競爭對手繞越成本。
商品取名「AURORA 項鍊」,目標群眾集资 800 萬元打造「台灣製造情緒供應鏈」。首批贊助者將收到「測試版 App 終身 VIP」,可自由上傳新情緒模型,讓「孤獨光語」持續擴充,成為開源情緒宇宙,也讓水瓶「科技利他」魂再度被世界看見。
從靈感到專利:水瓶座給所有創新者的四個建議
看完前述三個案例,你可能會覺得「只有水瓶座才做得到」。其實創新並非特定星座專利,但水瓶思維確實有幾套可複製的「系統化流程」,任何人在日常就能練習:
-
先做「無用」的雜學筆記
- 把 Reddit、Dcard、小紅書看似垃圾的資訊全部剪貼到同一本實體筆記,每週回頭找「意外並置」:當 A 與 B 被強制放在同一頁,大腦會自動搜尋第三條路。水瓶稱之為「雜訊煉金」。
-
把「可不可行」先改成「如果____就可行」
- 當腦中冒出「這應該不行」,立刻改口「如果太陽能板可以彎曲,是不是就能鋪在恐龍背上充電?」荒謬不是敵人,而是燃料。
-
專利不是碉堡,而是橋墩
- 很多發想者把「還沒申請到專利」當作停滯理由。水瓶座習慣把第一版技術特徵寫成 15 行粗稿就上傳「臨時案」,取得申請日後再慢慢迭代。先佔橋頭堡,讓對手得繞路,你就能爭取 12 個月市場窗口。
-
把「利己」與「利他」綁在同一條供應鏈
- 水瓶發明幾乎都有「使用者省錢、地球降溫、我賺名聲」三贏設計。這種「多贏強迫症」讓產品在群眾募资簡報時,道德高地與商業獲利同框,贊助者掏出錢包的罪惡感為零。
最後提醒:任何創新都伴隨風險,申請專利只是起點,真正決勝點是「快速迭代+群眾共創」。
下一次,當你抬頭看見行道樹正在「替電動機車充電」或路人的項鍊突然閃起暖黃光,別懷疑,那就是水瓶座剛剛把未來寄錯地址,提早送到你面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