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巨蟹家庭聚餐餐廳名稱選擇困難症對策:讓顧客一眼就記住你
為什麼巨蟹座老闆總在餐廳名稱上卡住?
巨蟹座的守護星是月亮,象徵情緒與回憶,他們對「家」的想像往往具體而微,連餐廳名稱都要能聞到媽媽煮飯的味道。
命名焦慮的三大根源:
- 情感承載過重:每個名字都得同時照顧阿嬤的懷舊、孩子的童趣、朋友的口碑,結果變成四不像。
- 安全感匱乏:擔心名字太潮嚇跑長輩,太俗氣又抓不住年輕人,反覆修改到工商局都快要認識你。
- 記憶點迷思:巨蟹座常以為「把家人名字全塞進去」等於溫馨,其實顧客根本記不住「陳林王吳謝阿嬤的古早味客廳」。
破解心法:先把自己從「家庭代言人」角色抽離,想像你今天是客人,聽到什麼名字會願意在 LINE 群組轉傳?把「情感」轉譯成「故事」,而非「族譜」。
靈感萃取術:把巨蟹的「家庭記憶」變成商標級關鍵字
打開你的童年相簿,先不看作為背景,而是問自己:
- 那天廚房飄什麼味道?
- 奶奶的衣服有什麼洗滌劑香? 把這些氣味寫成具體詞彙,例如「九層塔金桔」「紅茶牛奶」「曬過太陽的棉被」。
閉眼回想家庭聚餐的「背景音」:
- 鐵鍋鏟碰撞聲
- 電視上七點新聞開場
- 爸爸把啤酒罐拉開的「嘶」 這些聲音可轉化成擬聲詞,變成餐廳副標:「鏘鏠聚餐所」「嘶味小館」。
用三個「最懷念的角落」做心智圖:
- 外婆家的藤椅 → 可拆解成「藤」「椅」「搖」
- 媽媽的圓餐桌 → 關鍵字「圓」「桌」「轉」
- 陽台的燈泡 → 「鎢絲」「暖黃」「引蛾」
把三大資料庫交叉組合,你會得到獨家「情緒座標」,例如「九層塔圓桌鏘鏠餐廳」雖長,卻同時攜帶味道、空間、聲音,後續可再精簡。
實戰篩選流程:從兩百個候選到三個最愛,只用四張便利貼
步驟 0:先允許自己「什麼都想要」,盡情把 200 個名稱寫在便利貼上,貼滿牆面;這是巨蟹最舒適的「築巢」階段。
步驟 1:身份分類貼 準備四種顏色,代表四位「虛擬家庭成員」:
- 65 歲阿嬤(重視吉祥、台語發音)
- 38 歲二姊(在意 IG 打卡美醜)
- 17 歲姪子(希望酷、有梗)
- 40 歲外地同事(第一次來台灣)
每張便利貼依照「誰會喜歡」貼上對應顏色;發現只有你自己喜歡的,就直接撕掉,練習「斷捨離」。
步驟 2:三秒記憶測試 隨機找五名路人,兩秒看完一張,請他們立刻覆誦;覆誦率未達 60% 的候選直接淘汰。巨蟹常被情感綁架,用「陌生人記憶」強迫自己客觀。
步驟 3:商標與網域速查 把僅存 10 張輸入經濟部商標檢索系統與 .com/.tw 網域,秒刪「已被註冊」項目;此時通常剩 3 張,就是「情感、市場、法律」三贏的終極名單。
命名完成後,如何讓故事延續到菜單與空間?
案例:「曬太陽棉被」家庭餐館
- 菜單設計
- 主廚推薦區直接印上「外婆的棉被味」:以日曬番茄乾、香草橄欖油重演「太陽味道」。
- 米飯命名「中午收進來的那床」,把平凡食材故事化,讓巨蟹客人瞬間掉進記憶漩渦。
- 空間延續
- 入口懸吊輕飄棉布,燈光打在布面呈現暖黃紋理,模擬午後陽台。
- 廁所標示不用「男女」,而用「摺棉被」「踢棉被」,幽默呼應主題,同時提供打卡話題。
- 服務儀式
- 上菜時附贈一張「今日陽光指數」小卡,讓服務員簡短分享「這道菜最適合幾分陽光」,創造互動。
當餐廳名稱與五感體驗一致,巨蟹老闆的「安全感」就會轉化成客人的「信任感」,回頭率自然提高。
救命!最後關頭還是選不出來?用「雙名策略」先開幕再微調
若你在截止日前仍陷入「A 情感深、B 市場響、C 好記但太可愛」的無限迴圈,請啟動「雙名策略」:
- 正式登記名:選法律風險最低、發音穩定、長輩可以念的出口的那一個,例如「圓桌人家有限公司」。
- 行銷暱稱:使用副品牌、LINE 官方帳號與社區團購群組先行測試「曬棉被食堂」,觀察三個月回頭率與打卡關鍵字。
優點
- 把「工商登記」與「消費者記憶」分開,降低巨蟹對「一輩子只能有一個名字」的焦慮。
- 真實營運數據會替你投票,用業績終結選擇困難;三個月後再決定是否更改招牌。
- 保留「故事升級」空間,未來孩子出生、爸媽退休都可再長出第三代名稱,符合巨蟹的「家庭生命周期」思維。
最後提醒:餐廳名稱只是起點,真正的「家庭味」來自你每天端出的誠意;名字再動人,也無法取代新鮮食材與穩定品質。放過自己,讓名字成為故事的索引,而不是靈魂的全部。祝你開店順利,早日聽到客人脫口而出:「走!去那家吃記憶裡的棉被香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