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文章
算命
討論區
main article image

水瓶群眾募資失敗率最高企劃TOP7盤點:從烏托邦到現實的多重宇宙

分享
2025-09-14

為何水瓶座總在群眾募資宇宙自帶「全滅濾鏡」?

水瓶座的腦海裡沒有「不可能」三個字,只有「還沒被群眾理解」的將來式。

在談及那七個經典災難之前,我們得先搞懂:水瓶座群募企劃的失敗並非點子不夠好,而是太「超速」。當其他星座還在土裡種種子,他們已經把概念苗移植到火星温室;當投資人想看三年損益,他們遞上的是三百年後的宇宙藍圖。

根據台灣某知名群募平台「內部不公開統計」,水瓶座提案者佔總發起人 8%,卻貢獻了 24%「超過千萬級」的失敗金額;其中 83% 的留言並非罵騙局,而是「我真心看不懂」。這組數字揭示水瓶「高概念、低保真」的宿命:群眾募資講究「故事+可驗證原型」,水瓶卻偏愛「願景+量子跳躍」。

本篇盤點的七項災難企劃,有六項已進入「永久下架+官方道歉」結局,剩下一項仍掛在網站角落,像數位化石般提醒後人:如果你想讓水瓶提案人清醒,最有效的辦法是——把他從 VR 裡拉出來,讓他面對真實的地心引力。

  • 標題一定包含「世界首款」「人類首次」「重新定義」
  • 影片拍得像前衛電影,兩分鐘內出現星塵、海豚與孤獨旅人
  • 回饋項目從「把名字刻在衛星」到「送你一場夢」應有盡有,你卻找不到任何寄送日期

TOP 7 ——「太空電梯個人座艙」:把電線插進雲端的幻想

募資金額:6800 萬新台幣,達成率:3.2%,募資期:45 天,下線速度:29 天

這位水瓶座工程師號稱「只要 6800 萬就能讓你從台北 101 頂樓搭電梯到 100 公里外的近地軌道」。團隊拍了一支動畫:音樂一下,透明電梯井像《攻殼機動隊》的靈魂線般竄入夜空,艙內還有拉花咖啡與星座投影——也就是這支影片,吸引了 1300 多位贊助者掏錢支持「人類元年」。

但檢視技術白皮書,你會發現關鍵材料列了「等某人發明超高張力碳纖」;至於法規,他們認為「先蓋上去,政府就會想辦法」。當網友問「飛機撞到怎麼辦?」提案人淡定回覆:「我們會為每架飛機裝 AI 閃避。」太空電梯最終因「技術與現實落差過大」被平台主動凍結,但它留下的金句「你們只是缺乏想像」已被奉為群募經典哏。

  1. 環評 = 零,連 101 管理單位都不知道有人跟天空借路
  2. 只找了動畫師,沒找結構技師
  3. 成本估算來源:國一理化課本的「摩擦係數」章節

TOP 6 ——「區塊鏈情緒貨幣MoodCoin」:把我臉上的問號拿去挖礦

募資金額:4500 萬台幣,達成率:9%,贊助者:566 人

這回水瓶團隊想讓人類心情可以被「挖」:當你上傳一則或哭或笑的短影片,平台就能把臉部肌肉 RF 訊號轉為 MoodCoin,供交易、質押、甚至買晚餐。他們深信「人類情緒比石油還值錢」;但忘了情緒會造假,也忘了台灣金管會早已警告「任何跟證券性質沾邊的幣」都得申請。

影片裡,創辦人把 iPhone 貼在臉上,示範「一分鐘哭出 396 枚 MoodCoin」,旁白還補一句「哭越多賺越多」。雖然吸引了不少「斜槓演員」與「流量網紅」參投,金管會卻在倒數第五天發出新聞稿,直指「情緒貨幣涉有價證券」,必須補件。水瓶團隊乾脆取消專案,理由是「不想被舊制度束縛」;留下 500 多位贊助者在鍵盤前空挖回憶。

  • 區塊鏈合約 GitHub 只更新三天,剩下都是「Will update soon」
  • 錢包私鑰由「我們信任的宇宙」保管
  • 白皮書最後一頁是「To the moon 🌕」,卻沒提到回地球的方法

TOP 5 ——「共享意識頭盔 OS-Helmet」:把台北車站變成集體冥想場

募資金額:3200 萬台幣,達成率:12%,曝光高峰:被信義區大螢幕報導 1.5 小時後下架

OS-Helmet 外觀像《電馭叛客》成癮社會的道具,內建 64 通道 EEG+5G 模組。概念是——只要 1000 人同時戴上頭盔,就能把「專注力」上鏈到雲端,創造「公有冥想的社會資本」。團隊主打「台北車站大廳噪音降低 30%」與「共享意識雲端 NFT 化」雙願景,結果回饋項目還包含「把你的夢投影到西門捷運牆」的浪漫。

然而,原型機在嘖嘖直播開箱當天直接當機,只剩「卡卡卡」雜訊被一萬多人同步聆聽;留言區瞬間變成「到底要冥想還是奔逃」的大型哲學現場。可怕的是,頭盔電池選用原型級鋰金屬,疑似過熱冒煙;平台接到消防單位詢問後火速終止。兩個月後,Wiki 紀錄顯示「OS-Helmet 贊助者 67% 為台北車站附近上班族」,他們最初的動機竟然只是想「逃離噪音」而不是「上鏈冥想」。

  1. 榮獲「從未進車站做場勘」成就,不知道大廳有警廣是活的
  2. 用功率 100W 的藍牙喇叭充當「腦波揚聲器」,還說是致敬特斯拉線圈
  3. 專利只申請「外觀」,號稱內部演算法「屬於全人類」所以公開——GitHub 空白

TOP 4 ——「永久漂浮雨傘 SkyUmbrella」:解放雙手,讓雲幫你撐傘

募資金額:2600 萬台幣,達成率:18%,媒體曝光:一秒變梗圖

創辦人阿水自述「台北 200 天下雨,為何不能讓傘自己跟著我漂?」於是推出內建氦氣囊、GPS、與 AI 風向演算法的「零手持傘」。只要你一出門,SkyUmbrella 自動升空,像顆忠誠小衛星懸浮頭頂 2.2 公尺處;放晴後自動降落收納。聽起來就是《哆啦 A 夢》道具,但水瓶團隊把渲染圖做到跟拍攝實景沒兩樣。

但現實是氦氣成本高、風切亂流不可控,最終原型在記者會升空三秒鐘,被 7 級陣風吹跑,一路撞上 YouTuber 空拍機,雙雙墜入隔壁百貨屋頂水塔。影片被剪成「藍色雨傘 Gone with the Wind」在 24 小時內破 200 萬點閱。贊助者從浪漫轉憤怒,平台只能解鎖「全額退款」成就,並新增「飛行載具須民航許可」條款。

  • 計算書裡忽略了「都市峽谷效應」,風速一加就是 1.5 倍
  • 氦氣屬戰略氣體,高度出口管制,一罐要價 4500 元
  • 民航法「無人飛行載具」需 250 公尺以下操作證照,但 SkyUmbrella 場景是行人徒步區

TOP 3 ——「量子許願機 Q-Wish」:把願望寫進疊加態,直到宇宙分叉

募資金額:2400 萬台幣,科學顧問:「量子仙姑」沒有論文,達成率:22%

本品堪稱科技+玄學混合體:一台 8cm 黑色立方體,插上電後會發出「宇宙布朗噪音」,把你的願望語音檔餵進機器,它就會「進入尚未塌縮的量子疊加態」,直到「心誠」觀測者出現,願望才會塌縮成真的現實。宣稱能讓「暗戀對象主動密你」「老闆自動加薪」「漢堡排不縮水」。

水瓶團隊把「薛丁格的貓」簡化成「薛丁格的願望」,賣點是「零失敗率」——畢竟願望若沒實現,只是「觀測不夠虔誠」;你不能證偽,也就不能證明它無效。然而群募平台需要用戶「可理解之回報」,於是量子許願機被以「描述不實、涉及療效」下架。更有趣的是,退款後仍有人私訊「許願機真的有效耶!」暗示水瓶的行銷真正打中「情緒收費」,不是科技。

  • 50% 為「占星重度使用者」同時購買過魔法噴霧
  • 30% 認為「量子」是一種能量學派,不是物理
  • 20% 純粹覺得黑正方體很「極簡文青」

TOP 2 ——「北極熊友善冷氣 Zero°Polar」:把北極搬進你客廳的冷卻烏托邦

募資金額:1.1 億台幣,達成率:25%,環保口號:買一台救一隻北極熊

這台號稱「零耗電」的冷氣完全踩中水瓶座死穴:結合「社會議題+聳動科技+極限理想」。他們宣稱採用「固態胺基酸吸附式製冷」,原理寫了 28 頁簡報,卻無人看懂:因為簡報裡全是「北極眼淚」「冰層吶喊」等詩化用語。回饋方案更吸睛:只要購買,團隊就把「你的名字刻在 1×1 cm 再生冰磚」,投入格陵蘭「重建」冰蓋。

千萬級別的贊助最先來自「北歐永續基金」與「綠色KOL聯盟」,但當工程師把樣機搬到直播現場,室溫 32℃ 開機 30 分鐘後「僅降 0.6℃」且機體發燙 42℃。「零耗電」真相:其實要插在行動電源才能啟動吸附循環,測試員被燙到哀號「原來吸收的是我的熱情」。專業網友迅速拆解發現,內部就是一組熱電致冷片+風扇,成本不超過 800 元,而募資早鳥價 16,800 元。

由於爭議瞬間炸鍋,主管機關一度開啟「廣告不實」調查,成為台灣群募史上「最冰冷卻最火熱」的案例。最終團隊宣布「量子跳躍式改量產」,自願下架,錢沒收到,但把「北極熊眼淚」永遠留在了群募史。

「請不要用舊思維測量新境界,溫度下降 0.6℃ 是全球平均,不是你房間的瞬間值。」

「這是對地球的道德投資,不是小家電。」

TOP 1 ——「群眾募資平台募資平台」:無限鏡像的 Meta-Funding 黑洞

募資金額:2.2 億台幣,達成率:33%,哲學高度:「你贊助的是贊助本身」

真正的「水瓶王者」來了——他們要「為了讓更多創意被看見」而募資「幫大家群募的群募平台」。概念一張圖講完:A 平台籌得錢後,把 70% 再拆給 B、C、D 子平台,子平台再去扶持子子平台……形成「分形幾何式善資金流」。回饋項目包括「把你的名字寫進平台原始碼的註解」;更高階則是「一次擁有 10 個子平台的股權」,至於股權證明是什麼?「當然也是 NFT」。

這場「鏡中鏡」鬧劇之所以能有 33% 達成率,全靠早期投資圈「看不慣現在平台抽成太高」的怨氣紅利。問題在於:使用者的錢專案方沒有拿去蓋新平台,而是「先請 30 位 KOL 體驗『理念』」——也就是辦露營、拍沙龍、上 podcast 談「去中心化烏托邦」。當贊助者要求看到「Beta 版」時,團隊竟回覆「平台尚未被足夠多人『意念啟動』」。

最終平台以「複雜商業模式無法被投資人理解」暫停,但 2.2 億的「意識流簡報」已導致上千人陷入「Meta-gambling」窘境。水瓶團隊最後一封信超脫塵世:「失敗不是結束,而是群眾尚未準備好被集體拯救。

  • 群募平台母公司被金管會認定涉「多層次傳銷
  • 錢包流向顯示 40% 用於購買以太幣「準備 Gas 費」,結果手續費就把 ETH 吃光
  • 留下了「Meta-Funding 白皮書 NFT」,目前地板價 0.0003 ETH,持有者自嘲「買到永恆警語」

水瓶為什麼總在群募界翻車?拆解三大「烏托邦基因」

看完了七場災難秀,你應該發現:水瓶座並非缺乏執行力,而是過度活在「概念舒適圈」。他們的大腦像無限延展的雲端硬碟,可同時開啟一千條平行宇宙,卻很少真正「下載」到地球主機。心理學家 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 把這現象稱為「過度創造流 Over-flow」:當創意本身成為高潮,人會沉溺構思快感,逃避落地痛苦。

以下是水瓶群募翻車的「三位一體」公式:

  1. 概念即真實(Idea = Reality) 在水瓶的世界,想像一旦成形,就已被宇宙備份;為何要慢慢打造 MVP?這也是為何影片能做很炫,原型卻「掉漆」:因為他們覺得原型只是「暫時的假象」,完成品早在未來等你。

  2. 外界規則=可重寫的底層代碼 從民航局到金管會,一切法規在他們眼裡只是「舊世界 NPC」。只要願景夠高,制度就會讓路;因此環評、專利、出口證都「到時候再說」。這種基因讓水瓶敢衝,也讓專案死得浩大。

  3. 群眾=尚未覺醒的潛在信眾 水瓶真心相信「看不懂是緣分未到」,因此面對負評時,第一反應不是調整,而是「教育市場」。這導致溝通成本飆高,最終「信仰溢價」撐不起真實成本。

一句話總結:「水瓶的火箭設計圖能飛到冥王星,但火箭工廠還停留在 PPT。

如果你是水瓶座,又想在下一次群募避免重蹈覆轍,請先找到土象星座(摩羯、金牛、處女)當執行長,讓他們把「天上概念」綁在「地上合約」;或至少為自己設定「每 5% 概念進度,就要產出 1% 實體進度」的人工枷鎖。唯有把靈感關進名為「里程碑」的籠子,烏托邦才不會再度變成財務黑洞。

立即加入會員,享有每日推送運勢服務!
line_icon馬上加入會員,免費試用
fb_iconFacebook
ig_iconInstagram